集古墨開新境
——王健樑山水畫賞析
翠色連綿春無限(中國畫) |
王健樑是一位很有造詣的新銳畫家。他為人低調謙虛,不善言辭,又是一位情感豐富、有主見、有思想的畫家。幼年受母親的影響,他從《芥子園畫譜》開始了藝術之路。初師五代,后學宋元。從臨摹入手,以董源、范寬、倪瓚、黃公望一路為宗,幾乎歷代名家的山水畫他都臨摹過,狀其形,摹其神。青年時期,王健樑開啟了不斷求學之路,先后在河北省群藝館、北京畫院、中央美術學院求學。他走進名山大川,從大自然中吸取營養,觸景悟道。
山水畫創作須師古出新。幾千年傳承下來的經典藝術,其技法和思想值得今人學習和傳承。但山水畫的“圖真”與“敘事”在當今遇到了很大的挑戰。農耕社會,人們依山建房,靠水而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在大自然之中。今天的中國,城市化率超過50%,即便是鄉村,景貌也與原先不同。江岸送別、亭外放鶴、秋山問道、獨釣寒江、山樵漁隱、夕陽牧歸、尋僧問道等古畫中的場景,已經不復存在。那麼師古師什麼呢?王健樑認為,一是師技,二是師境。師技就是學古人的技法,包括取景、取勢、取筆法﹔師境就是學習古人的創作思想。
以勢取勝。王健樑遵從董其昌“筆勢崢嶸,辭採絢爛,漸老漸熟,乃造平淡”的審美意趣,山水畫以勢取勝,從宋元山水中汲取營養,以寫實為主,融入潑彩、蘊染等多種技法,畫面生動傳神,避免具象工寫的刻板與照片感。他的山水畫一般畫得很滿,結構嚴密、完整,有很強的秩序感。每根線條與色塊都有明確的指向與含義,交代清楚,協調一致,沉穩、簡潔、清爽,滿而不悶,既有滄桑感,又有蒼翠感。從整體到局部,充滿運動的節奏,在協調中有起伏,有對比,有韻致。
蘊含思想。技術精到是優秀畫家的基本功。以技為基,表達思想,思想所致,技法天成。王健樑探索出自己的繪畫語言來表現畫意。他常用老子《道德經》中的章節來表達自己的創作思想。這在人物畫中屢見不鮮,但在山水畫中卻不多見。王健樑也像其他一些山水畫家一樣,用筆觸描繪四季山色,但他更多的是表現一種神情與氣韻:白雲初晴、幽鳥相逐的喜悅,青山夕照、紅杏在林的雅境,眠琴綠陰、人淡如菊的典雅。
王健樑正值壯年,傳統的功夫很深。他已經初步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和表達范式,相信他還會不斷地探索追尋,尋求更大的超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