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書畫

河南靈寶發現6000多年前制陶業特征顯著的史前聚落

2020年05月25日08:38 | 來源:新華網
小字號
原標題:河南靈寶發現6000多年前制陶業特征顯著的史前聚落

(圖文互動)(1)河南靈寶發現6000多年前制陶業特征顯著的史前聚落

  這是河南靈寶城煙遺址出土的仰韶早期器物(資料照片)。 新華社發(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提供)

  新華社鄭州5月24日電(記者桂娟、李文哲)隨著河南靈寶城煙遺址發掘的推進,一座制陶業特征顯著的仰韶早期聚落揭開面紗,房址、陶窯、經淘洗加工的細泥塊及大量草木灰、燒土等,為研究仰韶早期山區小遺址的聚落功能提供重要依據。

  “遺址出土陶窯31座,其中一座豎穴式升焰窯堪稱同時期‘最先進’,窯室底部一周有11個圓形火眼,火門、火膛、窯箅等結構完整,是迄今發現保存最好的仰韶早期陶窯。”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長、靈寶城煙遺址發掘領隊魏興濤說。

  距今約5000年至7000年的仰韶文化,是黃河中下游地區重要的新石器時代文化,以發達的制陶工藝為人熟知。這一時期的彩陶色彩絢麗、圖案豐富、繪畫手法高超嫻熟,達到中國史前彩陶文化的巔峰。

  靈寶城煙遺址發現泥質紅陶和夾砂紅陶數量最多,褐陶和灰陶較少。出土陶器的紋飾以繩紋為主,還有少量黑彩寬帶紋、三角紋等。

(圖文互動)(2)河南靈寶發現6000多年前制陶業特征顯著的史前聚落

  這是河南靈寶城煙遺址發現的仰韶早期陶窯(資料照片)。 新華社發(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提供)

  “以往發現的仰韶早期陶窯形制小,結構簡單,多為橫穴窯。豎穴升焰窯結構更合理,火用效率有所提高,不僅可以提高生產效率,生產出來的陶器質量也更好,質地更堅硬。”魏興濤說。

  魏興濤表示,窯箅構造進一步增強火用效率。“早期的陶器燒造是堆燒,把陶器直接放在火堆裡燒。窯箅就像蒸饅頭的箅子一樣把陶器支撐起來,用的是火焰溫度最高的外焰。”

  據介紹,窯箅普遍出現於龍山文化、商、西周時期,戰國時期有了窯床式陶窯,容量更大,原理依然是用外焰燒造。具有窯箅的仰韶早期陶窯並不多見。

(圖文互動)(3)河南靈寶發現6000多年前制陶業特征顯著的史前聚落

  這是河南靈寶城煙遺址出土的仰韶早期器物(資料照片)。 新華社發(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提供)

  2019年以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三門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靈寶市文物保護管理所對靈寶城煙遺址進行發掘,共發掘面積4600余平方米,是近年來仰韶早期遺址最大規模的考古發掘。

  “房址大多保存較差,出土遺物不多,未見灶等生活設施,表明居住者身份為平民,加之與制陶相關的遺存豐富,這裡有可能是一處以制陶為業的聚落。”魏興濤說,遺址還發現少量由6至8個柱洞或柱礎圍成的圓形或近方形區域,筑造講究,可能是存儲糧食等用的高倉。

(責編:杜佳妮、魯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給孩子的五堂美術課
  • 安塞農民畫
  • 館長邀您看展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