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上的藝術生活
近期,一些博物館、音樂廳和歌劇院的暫停開放對熱愛藝術的歐洲人來說實屬遺憾。但與此同時,借由互聯網技術興起的在線展覽、音樂直播、社交媒體互動等新的藝術表現形式開始飄浮“雲端”,填補人們的精神生活。
拉斐爾紀念特展 虛擬觀看
1520年4月6日,意大利著名畫家拉斐爾病逝於羅馬。為紀念這位文藝復興巨匠逝世500周年,意大利奎裡納萊博物館籌辦了規模空前的特展,來自意大利烏菲齊美術館、法國盧浮宮、西班牙普拉多博物館、英國國家美術館等多家世界著名博物館的200余件拉斐爾真跡作品及珍貴手稿、信件將展出。然而,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特展在開幕3天后閉展。
在藝術愛好者倍感遺憾之際,奎裡納萊博物館推出了一部名為《漫步展覽》的短片。通過短片,全球藝術愛好者跟著鏡頭和解說,虛擬走過10個展廳,在線領略拉斐爾的精彩作品和輝煌人生。一位網友留言:“這部短片讓我們感動……在如此艱難的時刻。感謝!”
在德國,柏林國家畫廊策劃了“拉斐爾在柏林”的特展。此次特展上,拉斐爾最著名的5幅聖母像首次同聚一堂,此外,還有這位文藝復興巨匠的大量手稿。展館關閉后,主辦方在4月6日拉斐爾逝世紀念日之際,推出了本次展覽的全彩圖文冊,免費提供下載,供藝術愛好者分享。“拉斐爾知道藝術可以跨越語言和地理邊界,它帶來的不是界限,而是相互交流和促進。”館長科爾巴赫說。
而收藏了大量拉斐爾壁畫作品的梵蒂岡博物館,則在官網推出虛擬參觀“拉斐爾房間”的項目,鼓勵人們“遠距離欣賞拉斐爾輝煌的藝術”。透過數字技術,觀眾可以全景瀏覽四壁的拉斐爾作品,人物的臉部細節都栩栩如生,虛擬參觀甚至比親臨現場離得更近,看得更清晰。
如今,線上參觀博物館成為很多居家人士的日常消遣,相關線上觀展應用的下載量也因此提升,讓人足不出戶就可以遍覽全球藝術。
音樂會利用網絡 旋律不斷
在德國波恩萊茵河畔,停靠著一艘“貝多芬2020”號音樂游輪。它原計劃於3月中旬南下,沿貝多芬當年的足跡一路到達音樂之都維也納,並在沿途舉辦一系列音樂會和工作坊,這是今年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的重頭項目。雖然,音樂游輪無法如期啟程,但藝術家們並未就此放棄,而是將音樂游輪改造成數字演播室。原計劃的日程,也被新的音樂會、訪談節目和音樂教室所代替,以“貝多芬2020號音樂游輪”為名的社交賬號也同步上線。短短幾天時間,兩場大型直播、多場獨立樂隊在線演奏會等活動成功舉辦。
萊茵河上雖然少了一艘飄著音樂的航船,但借由互聯網,這艘50歲的運煤貨輪變身為“遠洋文化游輪”,重獲新生。
在柏林,柏林愛樂樂團的音樂廳雖不再開放,悠揚旋律卻未曾停止。3月12日,西蒙·拉特爾執棒的音樂會是樂團停演前的最后一場演出,這位指揮過倫敦奧運會開幕演出的著名指揮家,在觀眾席空無一人的音樂廳完成了演出的全球網絡直播。
柏林愛樂樂團在官網發布公告,原來每月14.9歐元訂閱費的數字音樂廳,免費對全球公眾限時開放,樂迷可以飽覽包括指揮家卡拉揚在內的600場演出錄像和藝術家訪談。採取相似舉措的還有維也納國家歌劇院、巴伐利亞國家歌劇院等知名演出團體。
音樂的作用不僅僅是消遣放鬆,還能鼓舞和團結人心。荷蘭鹿特丹愛樂樂團推出的一款視頻受到人們的熱捧。樂團的音樂家們各自居家,“雲合奏”了貝多芬的《歡樂頌》。在視頻開頭,音樂家們說道:“創造力可以幫助我們,讓我們去思考,用創新保持聯系並相互協作。如果我們在一起,我們就會成功。”
藝術表達新形式 陽台展覽
公共藝術空間的減少,並沒有難倒富有創造力的藝術愛好者們。柏林普倫茨勞貝格區是歐洲知名的藝術街區,居住於此的50多名藝術家發起了一場名為“陽台、生活、藝術、疫情與距離”的展覽活動,他們將先鋒繪畫、攝影作品和裝置藝術,布置在自家陽台或窗台上。組織者多姆索魯是一名專業展策人,她在啟動該項目時說:“陽台可以成為獨特的展覽場所。”她希望在“零預算、無開放、無人群的情況下”,讓人們在偶爾外出漫步時觀賞藝術,放鬆心情。
當然,為避免人群聚集,展覽隻持續48小時,真正能實地探訪的觀眾還是少數。但借由社交媒體的力量,活動中的作品走出了柏林街區的陽台,迅速傳遍歐洲乃至全世界。包括西班牙索菲亞王后藝術博物館在內的7個歐洲博物館,正在委托藝術家們創作陽台藝術,以期疫情結束之后,舉辦一場陽台藝術大展。
在西班牙和意大利,人們在陽台上演奏樂曲、演唱歌劇的視頻獲得了大量點擊,線上陽台音樂會甚至成為每周例行的活動,登上社交媒體的關鍵詞。
盡管人們相隔遙遠,但借力互聯網而蓬勃興起的“陽台藝術”,不僅給當地人,也給全世界的人們,帶來了審美享受和心靈慰藉,這也恰如參與其中的柏林藝術家勞爾·瓦爾希所說:“藝術永遠能找到新的表達方式。”
版式設計:蔡華偉
《 人民日報 》( 2020年05月17日 07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