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書畫

為邁向文藝高峰而不懈努力

——國家主題性美術創作項目側記

本報記者 徐紅梅
2019年12月16日09:2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雪地情(中國畫)
  孫震生

極地科考·雪龍號駛進北冰洋(油畫)
  時衛平

聚焦新時代的主題性創作,是今年美術展覽的亮點所在。不少媒體和觀眾發現,國慶前后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偉大歷程 壯麗畫卷——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美術作品展”中,400多件參展作品,有100多件現實題材新作,佔比近三成,其中超過70%的作品,表現了黨的十八大以來的重大成就、重大事件。這些新作,全部來自文化和旅游部國家主題性美術創作項目的成果。近期,該項目舉辦創作總結會,各方代表集聚一堂,總結新時代主題性美術創作的經驗和規律,探索現實題材美術創作的精品化之路。

為時代

努力筑就文藝高峰

“中國不乏史詩般的實踐,關鍵要有創作史詩的雄心”。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文藝工作者的囑托。

如何以創作史詩的雄心和能力,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為了進一步加強對重大題材特別是現實題材美術創作的引導和扶持,推出一批優秀現實題材美術作品和中青年創作人才,國家主題性美術創作項目2016年啟動。

3年間,文化和旅游部藝術司分別與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美術館、中國國家畫院、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國防大學軍事文化學院等專業機構合作,舉辦了5個為期兩年的脫產創作研究班,近180位中青年參與創作,共完成作品134件。

為確保選題的科學性和嚴謹性,創作選題方案幾易其稿。據文化和旅游部藝術司司長諸迪介紹,組織方委托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擬定的創作選題,重在反映改革開放40余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不僅充分聽取了美術界專家的意見和建議,還征求了中央和國家有關部門的意見,創作選題的確定歷時近一年。

選題規劃和創研機制還一直保持開放狀態。據選題工作團隊成員、當代中國研究所研究員歐陽雪梅介紹,黨的十九大召開以來,團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結合新時代的新要求、新發展、新變化,不斷補充選題,將黨的十八大以來的選題拓展為79個,最終創作了97件作品,真正做到了美術創作與時代同頻共振。

創研班強調嚴把質量關、導向關,在最大范圍內調集師資力量,實現了專業團隊護航和優質資源充分共享——3次集體草圖評審、3輪創作驗收,調動專家累計400余人次,以確保國家級創作項目的水平。國防大學軍事文化學院軍隊文化工作系主任李翔對此感受深刻:各個創研班保持溝通聯系,互通有無﹔教學內容設置不拘泥於創作一幅作品,重在以“八面來風”和“頭腦風暴”,為學員打開思維之門。

心系人民、書寫時代的創作思想貫穿始終。正如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所說,此次創作項目“既是丹青反映新中國的最新篇章,更是丹青描繪新時代的形象體現,堪稱新時代中國美術的一次重大豐收。這批作品在慶祝新中國七十華誕之際面向公眾展示,產生了熱烈的社會反響,美術界進一步堅定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方向,也堅定了立足時代、攀登藝術高峰的正確導向”。

許多美術界人士希望文化和旅游部持續組織類似創研班,培育和壯大主題性美術創作的人才隊伍,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努力筑就新時代的文藝高峰。

貴德藝

精神之風山高水長

政府重視、院校踴躍、教員傾力、學員投入、上下一心,此次創作項目中的每個人,都高度重視這個國家工程、創研重任,所形成的良好風氣,在中國美術學院院長許江看來,影響深遠。

在長達兩年的時間裡,創研班的指導老師緊跟全程,在每個環節都和學員一起深入交流﹔學員更是不斷深入生活,實地調研、寫生、收集創作的第一手資料,幾易其稿,始終用志不分。

近九十高齡的全山石先生,數次登樓,親臨指導﹔靳尚誼、詹建俊、邵大箴等先生授課之余,還一對一指導﹔盛楊、曹春生先生,認真評審每件雕塑作品,從早忙到晚,不辭辛勞﹔教師孫景剛為學員的創作先后撰寫十數篇點評,寫人寫畫,情意真切﹔為創作《抗震壯歌》,學員李卓深入基層連隊,和官兵同住、同吃、同勞動、同操練、同歡樂,把真實的角色感帶入畫面﹔學員於振平創作《陽光下的誓言》大畫時,從架子上摔了下來,尾骨骨折,卻堅持作畫……

感人的點點滴滴,通過創研班傳播開。在許江看來,這既鼓大家的勁,又暖大家的心。他不斷慨嘆:創研班使我們成為一家!創研班使中國藝術精神之風山高水長!它的意義已然超出一張畫的創作,對一代人的為人從藝有深遠影響。

德為先,藝為本。“中國不乏生動的故事,關鍵要有講好故事的能力”。為提升這一能力,在草圖審讀階段,中國美術學院便要求,每位學員必須有深入生活的“一面牆”素材匯報,並明確提出“三人”要求:見人——凝練生動的人物故事﹔動人——揭示富有歷史內涵、時代氣息的動人的人物關系﹔感人——塑造真實感人的人物形象。這一形式,收到很好的效果,被國防大學軍事文化學院創研班等借鑒吸收。學員逐步完成了從“要我畫”到“我要畫”的轉變。

這是國家主題性美術創作項目留下的精神財富。正如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所言,“這是一個藝術創作工程,是一個塑造人的工程,更是一個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工程”。

重全局

藝術宏旨放眼未來

國家主題性美術創作項目的開展,著眼於新中國美術乃至世界藝壇的現狀與全局。

134件現實題材新作,讓丹青中的70年更為完整、更為全面。中國美協美術理論委員會主任、《美術》雜志社社長兼主編尚輝認為,這些鴻篇巨制,在新中國成立70年美術作品展覽上,填補了改革開放以來許多國家歷史敘事美術創作的空白,使美術作品中的新中國70年歷史敘事,獲得了完整而飽滿的展示。

多元藝術格局中,政府部門對國家主題性美術創作高度重視,重申堅持現實主義、多向度探索主題性美術創作的必要性。重大歷史題材等美術創作,曾面臨人才青黃不接的局面。在尚輝看來,重振主題性美術創作,當前仍面臨不少學術困難,其中既有作者的修養與技藝問題,更有藝術創作的思想與觀念問題。此次國家主題性美術創作項目,在實踐層面積極推動了主題性美術創作的當代發展,在理論層面興起了探討“主題性美術創作的當代性”的新課題。

項目的實施,更彰顯了新中國美術探尋自主發展道路的文化自覺。隨著觀念藝術、數字藝術等藝術形態的興起,世界各國的藝術家紛紛投身“國際化”潮流,傳統藝術、民族藝術漸漸被忽視。在世界藝壇“架上繪畫”整體式微的大潮中,開放的中國一方面堅持洋為中用、開拓創新,一方面亮出鮮明的文化主張。國家主題性美術創作項目的實施,可謂主流美術的高歌猛進,是美術界深入貫徹落實黨的文藝方針政策的重要舉措,是堅定文化自信的自主探索。

立足全局,保障了項目的順利實施。文化和旅游部領導充分肯定創作項目的成果:導向鮮明,主題突出,機制創新,保障有力,以高度組織化的方式,帶動了主題性美術創作和教學理論研究,實現了出精品、出人才的“雙豐收”。

目前,選題還在補充,部分作品還在打磨,美術工作者正在書寫新時代的視覺史詩,為邁向文藝高峰而不懈努力。精彩還將繼續……

版式設計:蔡華偉 

《 人民日報 》( 2019年12月15日 08 版)

(責編:杜佳妮、魯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給孩子的五堂美術課
  • 安塞農民畫
  • 館長邀您看展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