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書畫

唯有圖案才有生命力嗎?

——專家團講述何為國際紋樣創意設計

2019年11月27日07:59 | 來源:美術報
小字號
原標題:唯有圖案才有生命力嗎?

研討會現場

科技推動材料的多元,構織起異彩紛呈的圖像語言,拓展了人類的思維力量,想象力的邊界是好奇心的起點。11月16日,“2019國際紋樣創意設計大賽頒獎典禮暨紋樣之文化解讀研討會”在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校區水岸山居會議室舉行。

紋樣作為視覺基像,微妙地調整著生活場景。視象和心靈達成映射與共生,技術與材料孕育閃動生命能量。自2010年10月以來,杭州市政府與中國美術學院攜手舉辦的以紋樣、文化傳播和解讀為核心的創意大賽,以及設計師邀請展等活動已經歷了10年,獲得了不錯的反響。本屆國際紋樣創意設計大賽主題為“融合視象”,旨在探討紋樣、材料、科技之間的關系,強調紋樣設計的原創性、時尚性、綜合性和跨界性,希望在創新中涌現出對 材料和視覺圖像的多維表達。

大賽共評出最佳概念創意獎1項、最佳材料創意獎1項、最佳應用獎3項、優秀獎10項。廣西藝術學院、浙江理工大學、杭州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南京藝術學院四所院校獲得集體組織獎。頒獎典禮上,中國美術學院設計藝術學院院長畢學鋒與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吳海燕分別做了精彩致辭。當天舉辦的研討會更是邀請到了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和設計師前來交流,深度探討技術與藝術的融合,探索新的材料語言和形式語言。

科技與藝術交鋒

在研討會上,吳海燕做了題為《藝術與科技》的演講。她的發言分成三個部分:一是圖案的泛化、同質化與審美疲勞﹔二是藝術創意源頭與價值﹔三是學脈與學術的關系。她說:“東方人獨特的思想文化、生活方式、智巧造物,在心腦眼手的共鳴、共進、共融、共創中形成中國藝術的高度,造就無數藝術生命中的光輝成就,唯有經典的圖案才有更長久的生命力和傳承力。”

浙江大學教授應放天以風格遷移與圖像設計為中心展開演講,闡述了人工智能與圖案生成算法的關系,介紹了通過作用力和形態算法來制作獨一無二的圖案。在《應對社會“泛”圖案現象,反思藝術創意的價值》的講話中,他認為我們這一代人應該創造一些新的骨骼、新的玩法﹔應該思考如何為人民設計,如何進行大規模的先進制造。

東京造型藝術大學教授Goto Daijiu(后藤大樹)的主題演講《設計的留白》發人深省。他認為歷史上,染色的留白,是從日本傳統蠟染傳承下來的,實際上是在嘗試如何把面料自身色彩和纖維特質保留下來。對於留白而言,白色是核心要素,是美的重要體現。通過色彩的黑白交錯表現出的畫面,體現一種有和無之間的關系,在有形和無形之間留下一個“白空間”。比如,摩爾紋就是一種幻視錯覺,可以利用它生成非常生動的空間。同時他還強調要堅持設計的初心,鼓勵同學們不要害怕失敗,對自己國度的地域文化、習俗等方面的深入研究。

弗洛倫薩設計雙年展策展人Gabriele Goretti(加布裡埃萊·戈雷蒂)的發言《先進的手工藝在時尚設計中的隱性價值》兼具了時尚靈動的特質,主要探討當下如何保持時尚制造與傳統工藝之間的有效共生與發展。他認為時尚生產和設計生產涉及全球的價值鏈,同樣的產品在世界不同的地區會產生不同的效應。藝術是工匠位於某個特定地方,磨練精神與氣場的一種價值體現。他說:“如果我們要描述今天的藝術如何在供應鏈中‘工作’,就必須談論工匠能否將創新和技術融入到工藝價值中。機器就像一個支撐物,並不會取代手藝人的價值。”

歐洲紡織協會會長Lala de Dios(拉拉·德·迪奧斯)分享了《紡織設計的主流趨勢》,上了生動的一課,使得大家大飽眼福。她介紹了歐洲當下眾多新銳紡織品設計師的作品,他們的設計靈感多來源於自然,用自身的細膩感受去詮釋自然,豐富的樣式讓我們感受到了紡織品藝術的獨特魅力。她提出要堅持本土文化,把創新理念與本土元素相結合,創作多樣化的設計形態,重新闡釋文化的獨特性與純粹性。

曼徹斯特城市大學藝術學院教授Louise Adkins(路易絲·阿德金斯)帶來了引人入勝的《思維磨坊》。他從為什麼要思考紡織品和材料創新,以及如何產生概念想法切入主題,引發對物質性和材料文化的思考,並集中討論了紡織品、數字和新媒體技術的聯系。以《心靈的風車》為案例,展現數字夜視技術與紡織品、服裝結合的另類敘事,創造出一種模式、姿態和動作,這些都是對裸體手勢運動與服裝之間關系的創新解讀。他舉了一些例子,當人們面對傳統事物與時興數字技術結合時,會產生不同觀點與微妙感受。

從事絲網印刷19余年的Daniel Henry(丹尼爾·亨利),對圖案紋理和織物手感極富興趣。作為其工作室創始人的丹尼爾發表了題為《少即是多:圖案設計的極簡主義》的演講。他認為好的圖案是在織物上有特殊體驗,在數字打印快速發展的形勢下,主要是看誰能把控好質感——不僅是觸覺上的,還有視覺質感。他說:“一個美麗的圖案如果沒有很好地應用於紡織品,它就不是美麗的。”他還給觀眾展示了大量工作室研發的面料樣品,更加形象地說明了紡織品質感與紋理的重要性﹔同時,提出設計師要堅持自己,保留住自己與別人的不同點,不與他人趨同。

紋樣創意折射傳統意蘊

相較於研討會的學術性,觀眾們更可在“2019國際紋樣創意設計大賽優秀作品展”上,一覽國際紋樣創意設計的無限魅力,引導觀者用新的視角和思維去感受傳統文化及傳統圖案。

在悠久的中國刺繡歷史進程中,畫繡是刺繡與繪畫結合的特殊藝術產物,它包涵著極高的藝術欣賞性。畫與繡自古以來同根同源、藝術形式共通,師傳統而創新意,從題材、材料、針法、形式四個方面,探索傳統與現代的創新可能。傳統畫繡之於現代,很大程度上是題材的拓展、材料的開發、針法的創新與形式的突破這四個方向的嬗變。“繪繡結合、亦繪亦繡、繪繡參半、透露繡地、純欣賞性”的畫繡特征可以作為現代創作語言或者承載作者理念的表現媒介點。

最佳概念創意獎獲得者謝美華有感而發,在其作品《繡嗅》中就淋漓精致地體驗了這一傳統文化內涵。“我在題材,繡線、繡地材料方面嘗試了創新突破,針法方面‘老針新用’,形式方面繪繡結合、藝術跨界,進行大量‘繪繡結合’模式的創新實踐,作品具有較大的顛覆性,將繡繃擴展至繡置,走向偏藝術裝置的道路。”

紋樣不僅僅源於自然,亦源於生活,本次大展在浙江美術館展出,將持續至11月28日,大家不妨前往美術館,細細品味紋樣創意設計的獨特魅力。(周倩)

謝美華 繡嗅 最佳概念創意獎

賴姝曄 指引你回家 最佳應用獎

吳夢涵 記憶織帶 最佳材料創意獎

楊宇 鄉愁 最佳應用獎

郭峰喬 迷城 最佳應用獎

(責編:杜佳妮、丁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給孩子的五堂美術課
  • 安塞農民畫
  • 館長邀您看展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