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書畫

《韓熙載夜宴圖》中的叉手禮

鄭學富
2019年09月23日08:44 | 來源:中國文化報
小字號
原標題:《韓熙載夜宴圖》中的叉手禮

  韓熙載夜宴圖(局部) 顧閎中

  除了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情節外,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對唐朝長安人生活細節的還原也令人津津樂道,如劇中人物行的叉手禮如今已經消失,而在傳世名畫《韓熙載夜宴圖》中卻多處繪有叉手禮的人物形象。

  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韓熙載夜宴圖》是五代十國時南唐畫家顧閎中的作品,描繪了官員韓熙載家設夜宴載歌行樂的場面,整幅畫作分為五段場景:琵琶演奏、觀舞、宴間休息、清吹、歡送賓客,其中有三段畫面出現了叉手禮。第一段是韓熙載與來賓聚精會神傾聽琵琶演奏的場景,人物眾多,場景復雜,人物神態各異。據資料記載,畫中床上的紅袍青年是新科狀元郎粲,端坐在狀元左側戴著高高的紗帽之人便是主人公韓熙載,彈琵琶的女子是教坊副使李嘉明的妹妹,李嘉明則在她左邊,轉頭全神貫注地觀看表演。長案的兩端坐著韓熙載的朋友太常博士陳致雍和門生紫薇郎朱銑,另有寵妓弱蘭和王屋山等。其中有兩人行的是叉手禮。第二段描繪的是韓熙載敲鼓、一歌妓跳舞、眾人觀舞的情景,人群裡多了一個和尚,他謙恭有禮,行的就是叉手禮。最后一段描繪了宴會結束,賓客陸續離去的場景,其中有一人回頭向韓熙載告辭,行的也是叉手禮。

  叉手禮是雙手手指交叉在胸部而示敬的一種禮儀,出現於西晉,流行於唐宋,無論男女老幼都可行使。唐朝詩人柳宗元有詩曰:“入郡腰恆折,逢人手盡叉。”《水滸傳》第十五回《楊志押送金銀擔,吳用智取生辰綱》中描寫道:“梁中書大喜,隨即喚楊志上廳說道:‘我正忘了你,你若與我送得生辰綱去,我自有抬舉你處。’楊志叉手向前稟道:‘恩相差遣,不敢不依。隻不知怎地打點?幾時起身?’”叉手禮如何行法呢?宋人《事林廣記》記載:“凡叉手之法,以左手緊把右手拇指,其左手小指則向右手腕,右手四指皆直,以左手大指向上。如以右手掩其胸,收不可太著胸,須令稍去二三寸,方為叉手法也。”叉手禮不像拱手、作揖那樣行完禮手就放下,而是要放在胸前持續這一動作,手不要放下。俗話說“叉手不離方寸”,方寸即“心”,這裡指的是胸部。《水滸傳》第二十七回《武鬆威震平安寨,施恩義奪快活林》中施恩請武鬆幫他奪回被蔣門神霸佔的酒店,武鬆詢問此事的來由,“那施恩叉手不離方寸,才說出這件事來。有分教武鬆顯出那殺人的手段,重施這打虎的威風。”古代女子在行“萬福禮”時也可加上叉手禮,《水滸傳》第二十三回《王婆貪賄說風情,鄆哥不忿鬧茶肆》中說潘金蓮拿叉竿挑門帘子,不料失手,叉竿不偏不正,卻好打在路過的西門慶的頭巾上,這婦人見不相怪,便叉手深深地道個萬福,說道:“奴家一時失手,官人疼了?”。

  顧閎中曾任南唐畫院待詔,用筆圓勁,間以方筆轉折,設色濃麗,擅描摹人物神情意態。他所畫的主人公韓熙載原為北海(今山東濰坊)人,出身官宦名門,投南唐后屢獻國策卻不被信任,為不被后主李煜猜疑,他天天歡宴,夜夜聲色。李煜聞聽后派出畫家顧閎中和周文矩夜入韓府了解實情,顧閎中將在韓家的所見所聞真實地記錄下來,繪成《韓熙載夜宴圖》。李后主看后,唏噓不已,高枕無憂。此圖描繪了在政治上郁郁不得志的韓熙載縱情聲色的夜生活,成功地刻畫了韓熙載的復雜心境,無論是造型、用筆還是設色方面,都顯示了畫家的深厚功力和高超的繪畫技藝。

(責編:魯婧、丁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給孩子的五堂美術課
  • 安塞農民畫
  • 館長邀您看展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