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書畫>>2019年全國美術館館藏精品展出季

古意的生成——明清書畫研究展【18】

來源:人民網-書畫頻道  2019年08月26日17:36  

上一頁
清 傅濤《崆峒問道圖》。 據《圖繪寶鑒續纂》載,傅濤為清代杭州人,善畫人物及仙判,兼工花鳥,他傳世的畫跡甚罕。本圖描繪黃帝和廣成子二人交談的場景,前景的孤鬆當為隱士高節的象征,亦框圍岀畫作重心的人物、背景的自然空間描繪並不清楚,但依稀可辨為山壑流泉,高士與帝王分坐石岩上面對交談,須發盡白而精神健朗的廣成子手持麈尾坐在較高的大石上,慈藹眼光望向黃帝,似正諄諄教誨至道之精,在下首的黃帝垂手端坐,眼神雖望向畫外,卻似凝神諦聽,由於故事本身已涵攝“公”及“私”的兩個層面,此盡既可讀作具政治意涵的訪賢圖,也可視為較廣泛的問道於高士的表現。由此畫中粗放而多頓挫的衣紋條和描繪樹石的豐富墨調,我們清楚見到明代浙派畫風的遺緒,這和他的出身地杭州也相吻合,可見此題材在入清之后並未中斷,至少在浙派畫作中仍有跡可尋。
清 傅濤《崆峒問道圖》。 據《圖繪寶鑒續纂》載,傅濤為清代杭州人,善畫人物及仙判,兼工花鳥,他傳世的畫跡甚罕。本圖描繪黃帝和廣成子二人交談的場景,前景的孤鬆當為隱士高節的象征,亦框圍岀畫作重心的人物、背景的自然空間描繪並不清楚,但依稀可辨為山壑流泉,高士與帝王分坐石岩上面對交談,須發盡白而精神健朗的廣成子手持麈尾坐在較高的大石上,慈藹眼光望向黃帝,似正諄諄教誨至道之精,在下首的黃帝垂手端坐,眼神雖望向畫外,卻似凝神諦聽,由於故事本身已涵攝“公”及“私”的兩個層面,此盡既可讀作具政治意涵的訪賢圖,也可視為較廣泛的問道於高士的表現。由此畫中粗放而多頓挫的衣紋條和描繪樹石的豐富墨調,我們清楚見到明代浙派畫風的遺緒,這和他的出身地杭州也相吻合,可見此題材在入清之后並未中斷,至少在浙派畫作中仍有跡可尋。
下一頁

(責編:丁濤、魯婧)

 高清推薦

 最新留言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圖片新聞排行榜

  1. 1在這裡,讀懂“偉大的開端”——…
  2. 2紅色家風故事丨喬安山:一家三代…
  3. 3安九鐵路鳊魚洲長江大橋合龍
  4. 4紅腳鷸:拉魯濕地舞翩躚
  5. 5浦東機場海關方艙運行一年:見証…
  6. 6山西陶寺發現一處宮室類單體建筑…
  7. 7愛護環境 從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