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書畫

尊重有關寫字的常識

邵燕祥
2019年08月22日10:04 | 來源:美術報
小字號
原標題:尊重有關寫字的常識

  從我們生命的開端,咿呀學語,這才有了自我感覺的表達。母語伴著我們成長。到一定階段,我們學著把口頭的言語寫成文字,方塊的漢字,我們的母語有了書面版。

  對大多數人來說,寫字是為了實用。實用之中,有了寫得好看不好看的客觀評價。於是,少數有才能的人,從實用提升到具有文化品級的漢字書寫,這就是中國的傳統書法。這應該也是常識吧?

  我是個書法圈外的人,我的認知也就隻限於這點常識了。

  意外地拜讀了6月21日《文藝報》美術專刊上陳履生先生的文章,《厘清傳統書法與當代書寫正確認識傳統書法在當代的發展》。通篇圍繞著傳統書法面臨的困惑和爭議,透徹地講了這一常識。我說履生先生講的是常識,貶低了這一篇文章嗎?不,不聞這樣的常識之論久矣,不能不欽佩作者冒一片營營之大不韙,就此發言的膽識。

  文章稱傳統書法這門藝術不同於一般的藝術,“它有著與文字關聯的功能方面的表達,又有著諸多方面的文字內容的呈現,還有著在審美上的承前啟后”,這難道不也是常識嗎?

  盡管有各種品評和基於個人喜好的審美判斷,而不管是從教育、文化或實用來說,“書寫的規章以及方式、方法等等,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更不用說,書法又稱法書,也正是由此而來。無章無法,胡涂亂抹而已,雲何書法?球員犯規,立判出場!不懂書法,但看過球賽的人,也應該首肯這一常識。

  作者說:“在傳統書法的框架內來論,都不復雜,差別只是學問和理論的深度不同”。就是因為凡在傳統書法的框架內立論的,都承認有關的常識。

  而纏夾不清的,在於挂著“當代書法”招牌,並號稱傳統書法在現當代的發展的某種現象。

  陳履生的文章就傳統的發展所說的一番話,是有歷史依據的,他說:“基於傳統發展的當代書法,應該按照傳統的基本路數以及基本的審美原則去發展,因為在這一歷史悠久的發展過程中,不管是真草隸篆和自我風格,或者是時代特色和不同追求,書寫中基本的與文字關聯的內容,或者是其內含的文化意義,正是傳統書法所必須表現出的一些基本內容。”而在促進書法藝術的傳承和提高時,保持它的獨立性和純粹性,如同京劇和昆曲一樣。——回到我們所說的常識,傳統書法是數千年母語的書寫之精粹﹔我們在現代漢語使用過程中,遠的不說,僅七十年來幾代人不斷強調保護它的純潔性,不正是基於同樣的常識麼?

  我以為,陳履生面對當下從書法圈外闖入書法圈者制造的一些亂象,不但不以為然,而且實際上不承認它們是一種文化存在。他在指認這些冒用“書法”之名者的“當代書法”時,卻在文章標題上用了“當代書寫”字樣,就透露出這樣的消息。

  他堅持要厘清,也就是從實與名兩方面分割開的,正是“傳統書法”與這類“當代書寫”。

  他一而再地說,這種只是利用了一些傳統符號的行為,“已經不是傳統的書寫,更不是傳統的書法”,不能與傳統書法混為一談。“應該讓其獨立於傳統書法之外而獲得它們自身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在認知上,不應該與傳統書法混為一談,更不能用……來顛覆傳統書法的存在。”

  他進而指出:利用書寫來表演的雜技和其他表演活動,並不是藝術的書寫行為,只是一種社會化的個人行為。社會人之間既然有用這種方式來發泄的權利,或者是有用這種方式來調侃的興致,卻“不應該與傳統的書寫混為一談,也不應該和模糊的藝術邊界混為一談”。

  陳履生此議正是針對上述某些“當代書寫”的辯護者的論調而發的。他們為“抽離了語義的線條揮洒”的作品辯護,說成是“從傳統出發,拓展了書法的外延”雲雲。

  所謂傳統,如正經的草書,無論章草、狂草,可以說是從傳統的篆隸與真書、行書出發的,有跡可循,即原有的字形和字義。而他們之所謂拓展了書法的外延,其實除了個別人是“畫字”,其他人概與書法無關﹔而“畫字”者率意而為,把一個個漢字“畫”得走形,失真,自娛則可,公之於眾,則明顯地低估了公眾的智商。

  這一號稱“當代書法”的流派,他們與傳統、與書法如說還有一點沾邊,就是他們使用的工具一是毛筆,二是水墨。

  為他們設想,不叫“當代書法”,易名什麼才符合實際呢?陳履生先生喻之以“雜耍”,但雜耍——雜技來自世代和個體操練者的苦功,且亦不乏構思,久已獲雜技藝術之稱,說某些人的所為是毛筆雜技、水墨雜技,已經是對雜技藝術的褻瀆了。

  從陳先生的邏輯推演,關鍵在於是不是書法。——在“當代書法”組詞中,“當代”是作為修飾的定語,“書法”才是不折不扣的“主語”。——不是書法,那是什麼?無以名之,或者隻能舉他所引的杜尚把小便池搬到展廳,堪與比並。而這不妨礙達達主義者馬塞爾·杜尚這位藝術家被譽為“現代藝術的守護神”,他的令名,畢竟是建立在守護實驗藝術,而不是守護小便池上。

  大路朝天,各走一邊,口碑雖殊,自行其是吧。

(責編:潘佳佳、魯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給孩子的五堂美術課
  • 安塞農民畫
  • 館長邀您看展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