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書畫

組圖:人民幣的設計之美

2018年12月18日09:05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人民幣的設計之美

  第一套人民幣壹仟圓券(馬飲水)設計稿

  第四套人民幣紙幣及設計稿

  人民幣紙幣上的中國名花圖案

  改革開放40周年普通紀念幣

  【藝海擷英】

  3元面值的人民幣你是否見過?人民幣上的風景名勝,你去過哪些?改革開放40周年紀念幣上用了哪種花卉圖案?人民幣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定貨幣,是國家經濟主權的象征,代表著國家信譽,也是中華文化和人文歷史的重要載體。

  1948年12月1日,人民幣的發行結束了自鴉片戰爭以來的貨幣亂象,第一至第五套人民幣主題設計、防偽技術和印制工藝,直接反映了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多方面發展的成就,一張張(枚)人民幣的發行與流通,用獨特的方式見証並記錄著中國的發展變化,展示著中華兒女的光榮夢想。70年跌宕,70年成長。伴隨著共和國的孕育、誕生和發展,承載著幾代人的記憶,人民幣已走過70年的光輝歷程。近日,“中國名片——人民幣發行70周年紀念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啟幕,展廳內完整展示的五套人民幣以及普通紀念幣、紀念鈔、貴金屬紀念幣等,不僅使公眾了解貨幣發行與經濟社會的密切聯系,更使公眾領略到“中國名片”背后深厚的人文歷史底蘊和民族文化精髓,展示出國幣之尊與藝術之美。

  第一套人民幣共12種面額,62種版別,它的發行與中國人民銀行的成立相伴而行,也為新中國成立初期經濟恢復發揮了重要作用。該套人民幣上的漢字“中國人民銀行”由董必武題寫,主題設計選擇解放區工農業生產的圖景,包括牧羊、犁田、推煤、經紗等,生動展現出新中國成立之初的政治、生活、社會和文化狀態。因題材多樣、種類多、差別大,帶有明顯的戰時特征和過渡性。

  自1950年開始規劃設計的第二套人民幣,首次實行了主輔幣制並發行了金屬分幣,其面額結構體系也奠定了后來各套人民幣的基礎。該套人民幣首次將國徽元素應用其中,彰顯了人民幣國家法定貨幣的地位。分、角紙幣以交通運輸、機械、發電為主題,1元、2元、3元券分別採用天安門、寶塔山、井岡山龍塬口等革命聖地為主題,5元、10元券以各民族大團結和工農聯盟為主題。有關部門找到中央美院教師羅工柳擔任總負責人,羅工柳推薦了同為中央美院教師的周令釗共同參與。

  回憶這段難忘經歷,周令釗至今對北京印鈔廠的三座小樓印象深刻,當年他接到設計人民幣的任務后,瞞著夫人住到了這裡,開始了第二套人民幣的設計工作。“外國的鈔票設計可以參考學習,但我們的人民幣圖案一定要是中國的。”為此,周令釗等專家與北京印鈔廠的設計、雕刻人員到故宮、頤和園、雲岡石窟等地臨摹古建筑、石雕、石刻、銅器以及長廊彩畫的紋樣與圖案,對敦煌壁畫也進行了潛心研究,光是速寫本就畫滿了十幾本,努力探索著民族化的藝術表現形式。2元券背面景框源自故宮的窗櫺,3元券背面的邊框取自敦煌壁畫中的飛天飄帶。周令釗用得最多的是一種出現於唐代的“唐草”紋樣,他還將面額數字用紋樣圍了起來,外形如同中國傳統的燈籠,賦予了第二套人民幣富麗典雅的氣息。為了尋求寶塔山的最佳角度,周令釗更是和北京印鈔廠雕刻師宋凡一起採風,最終將2元券背面的寶塔山展現得巍峨雄渾。該套人民幣共有11種面額,周令釗要把每一種面額正反兩面共22面中的裝飾紋樣畫成與真鈔同樣大小的效果圖,當設計完工時,三十幾歲的他眼睛都累壞了。

  第三套人民幣誕生在20世紀60年代初期,紙幣主題體現出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情景。設計小組成員除羅工柳和周令釗等人外,增加了擅長風景和人物題材的中央美院教師侯一民與鄧澍夫婦,以及擅長裝飾藝術的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教師、周令釗夫人陳若菊。

  盡管第三套人民幣正面呈現人物的職業及所處環境各不相同,但素描功底深厚的侯一民卻將女拖拉機手的意氣風發、機床工人的精准細致、煉鋼工人的鏗鏘有力、人民代表的自信與自豪表現得淋漓盡致。1元券背面經典的“天山放牧圖”仿佛讓人聽到羊群的咩咩叫聲,充滿浪漫主義氣息的作品,正是侯一民和雕刻家鞠文俊藝術氣質的充分展現。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為了適應改革開放的需求,方便流通使用和交易核算,中國人民銀行於1987年4月27日開始陸續發行第四套人民幣。民族人物頭像成為人民幣主景,民族大團結、名山大川成為設計主題,票面的紋飾更是採用富有民族風格的圖案。“喜鵲登梅”是喜慶的題材,“翠竹綬帶”是祥和圖案,“鬆鶴延年”有著長壽的寓意,“鳳穿牡丹”象征著富貴。背面圖案也選用了各民族的花邊、刺繡,角票都是從傳統圖案中找來的靈感,有圓形、卷草形……陳若菊回憶,設計時他們十分注重傳統裝飾圖案的應用,廣泛深入川、滇、黔、桂、蒙等少數民族地區進行素材收集。

  值得一提的是,該套人民幣的文字設計也發生了諸多變化,“角”字從舊字形改為新字形,原來筆畫中的一豎出了頭。且1元以上紙幣增印盲文符號,是世界紙幣中首次採用盲文符號標注。流通硬幣的設計則首次採用花卉圖案,背面主景圖案分別選擇菊花、梅花和牡丹花這三種起源於我國的花卉,也預示著祖國有著繁花似錦的前程。

  侯一民與鄧澍這對伉儷分別於1958年和1961年參與第三套、第四套人民幣設計。侯一民笑談他們的合作可謂“混合雙打”,好處是設計人物形象時可以有所區別,保留一點別樣的感覺。正是由於他們對各民族和各類人物的風俗、習性、特征有著系統的研究,也曾創作過相關題材壁畫,因此在創作第四套人民幣上的漢族、蒙古族、藏族、回族、維吾爾族等人物時,多年的藝術積澱加上長期到少數民族居住地採風、搜集素材的經歷,使得他們筆下的各族人物形象准確,性格鮮明,氣韻生動,惟妙惟肖。

  隨著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和金融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人民幣逐步向可自由兌換貨幣方向發展。中國人民銀行於1999年10月1日開始陸續發行了第五套人民幣,在券別結構、鈔票材質、制版印刷、機讀性能及防偽措施等方面實現了與國際接軌。紙幣正面採用劉文西繪制的毛澤東主席頭像為主景圖案,以中國傳統紋樣和花卉裝飾圖案相襯托,背面主景圖案為人民大會堂、布達拉宮、桂林山水、三峽風光等山川美景和雄偉建筑。硬幣正面首次使用“中國人民銀行”行名,背面主景圖案則分別採用了蘭花、荷花和菊花。

  滿載歷史記憶與榮耀,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國貨幣文化,真實地記錄著社會進步和歷史變遷。回顧70年歷程,探尋激情燃燒的紅色印記,人民幣這張“中國名片”在方寸間展現的設計之美,映照著我們追求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的光榮夢想。

   (記者 田呢)

(責編:魯婧、赫英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給孩子的五堂美術課
  • 安塞農民畫
  • 館長邀您看展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