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書法傳誦家訓美德

《孫曉雲書歷代家規家訓選》 孫曉雲著
《孫曉雲書歷代家規家訓選》內頁
《孫曉雲書歷代家規家訓選》內頁
《禮記·大學》有雲:“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重視家庭,重視修身。家風家訓是深入中國人內心的無形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春節團拜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緊密結合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揚光大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促進家庭和睦,促進親人相親相愛,促進下一代健康成長,促進老年人老有所養,使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
家規家訓大多是普普通通的語言,卻能在日常生活中影響每個人的心靈。這一最基本、最直接、最經常的教育,通過言傳身教,讓每個人刻骨銘心。書法家孫曉雲對此更是深有體會。她認為,家風不僅是民風、社風最基本的組成要素,也是民族傳統價值觀重要的體現。孫曉雲說,自己的家庭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結合在一起的家庭,她的成長與家庭文化的熏陶密切相關。家庭是人最初的,也是永遠的紐帶,不可切斷,一生牽絆。她認為,家庭教育是社會教育的核心和單元,傳統文化也在家訓家規的傳承中綿延。
如何將中華傳統文化寶庫中的家規家訓與現代化的教育結合在一起,讓幾代人重溫經典,共同學習,一起成長,是孫曉雲一直思考的問題。歷時兩個多月,伏案不輟,她終於完成《孫曉雲書歷代家規家訓選》,共約兩萬六千字,皆以毛筆小楷書就。此書精選了歷代家訓三十則,時間跨越先秦、漢魏、唐宋、明清,既有六經的《尚書》《周易》等名篇,又有《帝范》《女誡》等先賢訓誨,更有《顏氏家訓》《朱子家訓》等傳世名作。這些作品多出自先哲、名賢、大儒、文豪之手,內容涵蓋勸學勵志、修身處世、治家為政、慈孝和睦等方面,堪稱集我國傳統家規家訓之精華。
一點一提,一撇一捺,一字一句,孫曉雲把兩萬多個字當成一項“工程”,也當成一份不容懈怠的“事業”。“小楷書寫看似簡單,實則需要凝心聚力,保持很高的專注度,經常快寫滿一頁發現有一筆不滿意,就棄之重來。”有空就讀經典,先讓自己懂了,才能心手合一,表達到位﹔抓緊一切可能的時間讓自己回到書案旁,執起筆,靜下來。孫曉雲說,書寫的過程就是自己“修身養性”的過程,她希望能夠通過書法的形式,把傳統文化的特質傳達給廣大讀者。
書中小楷以原大仿真影印,紙質手感如案卷拂面,設計精致大氣且古朴典雅,力求為讀者營造誦讀經典的書香墨趣氛圍。考慮到家訓的社會功能和全民閱讀性,編者配以別冊,既可供年輕父母手書教誨、親子共讀、樹立良好家風,又可為青少年讀者蒙學誦讀、書寫習字提供便利。該書由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出版發行,在江蘇書展的首次亮相,就出現讀者排隊購書的火熱場面。
文以載道,書以傳神。孫曉雲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江蘇省書法家協會主席,她國學素養濃厚,書法技藝精湛,近年來為振興國學筆耕不輟,用力甚勤。此前,她陸續書寫了“中華國學德育經典”系列作品,包括《大學》《中庸》《論語》《孟子》《道德經》,洋洋近十萬言。這些作品皆以楷書書就,為廣大讀者尤其青少年提供了一種學習國學的途徑,讓大家在欣賞精美書法藝術的同時,領會國學的精髓、傳統的要義。
孫曉雲認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已成為我們國家的一個戰略任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弘揚,新時代文化自信的構建,要牢牢植根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沃土壤,而自己書寫的過程既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梳理體會感受的過程。她希望將書寫中華國學德育經典的這個“工程”繼續下去,與讀者共同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毛筆楷書一筆一畫書就的父訓親囑、師言兄語,把中國人詩禮傳家、修身謹行的傳統美德,以親切、端正的形態呈現給大家,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