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匡:對“獨版畫”寄予深情
山寨依然美麗(版畫) 150×100厘米 2009年 徐匡 |
徐匡先生迎來自己的80歲生日,由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國家畫院、四川省文聯、四川省美協、北京畫院共同舉辦的“匠心獨行——徐匡獨版畫藝術展”在北京畫院美術館開幕。此展是繼2010年“陽光高原——徐匡作品展”后,北京畫院為徐匡舉辦的第二次個展。
現實主義創作孜孜以求
“匠心獨行——徐匡獨版畫藝術展”完整而系統地梳理了徐匡的創作脈絡,展示了1954年至1958年間徐匡在中央美院附中求學時期的習作、畢業后進入四川美協的獲獎佳作,如《鄉村小學》《大江之源》《草地詩篇》《高原的陽光》,以及他與阿鴿合作的《主人》等,此外還有他的自畫像、著名畫家周思聰為其畫的肖像以及其版畫《納木湖畔》《嘉陵江上》的木刻原版等。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覽將徐匡上世紀80年代后期至今創作的獨版畫精品作為一個專題集中亮相,讓觀眾更深入地了解徐匡的人生及創作發展成就。
徐匡是中國現當代版畫的領軍人物, 他的現實主義風格引領了新中國美術的木刻版畫創作。然而,作為一位成功的版畫藝術家,晚年的徐匡卻大膽放棄原有藝術樣式,開始獨版畫創作。至今,徐匡的獨版畫作品已達百余幅,此次展覽即展出了其中的40余幅精品。其中,《珠穆朗瑪》《斯朗卓嘎》《織花裙》《牧羊姑娘》《牧民的孩子》《看斗牛的孩子們》都是徐匡近年來的新作。在二層展廳入口正中懸挂的巨幅獨版畫《山寨依然美麗》令人震撼,這幅作品曾在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之際舉行的“全國美術作品展”上獲獎。畫面描繪了災后重建的場景,一個藏族青年婦女正在從重建的房屋樓頂上、踏著用原木鑿成的梯子往下走,她背著背簍,頭略低下,臉上卻不經意地流露著內心對新生活的美好期待。另一幅獨版畫《情系高原》是徐匡專為此次展覽而作。畫面上,年輕的徐匡和阿鴿正在西藏高原採風途中停車駐足、眺望著遼闊的高原風景。這幅作品既是藝術家金婚之際對藝術青春的回眸,也是對獨版畫藝術明天的深情眺望。
獨版畫探索不改初心
獨版畫是徐匡獨創的一種藝術形式,即將刻過的木板變成作品,而不再用來印制版畫。這種創作形式既保留了版畫的黑白關系,又因創作者以刀代筆、心手相連,增添了畫面的肌理感和隨機刻畫的趣味性。30年前,詹建俊、周思聰等畫家造訪徐匡工作室時,被徐匡版畫的未完成稿所打動,建議不要再印制版畫,木刻原版就已經是最好的繪畫,這成為徐匡創作獨版畫的緣起。9年前,徐匡的獨版畫在中國美術館第一次與觀眾見面,人們從他獨具風採的藝術創作中,看到了他的膽識和才情。從那時開始,時任北京畫院院長的王明明開始持續關注徐匡版畫創作,並於第二年成功邀請他在北京畫院舉辦個展。兩年后,王明明去成都出差時,專程拜訪了徐匡、阿鴿夫婦。當他在徐匡畫室中看到徐匡又創作出一批格外精彩的獨版畫作品時,不由得大為驚訝和感動。王明明當即與徐匡、阿鴿夫婦約定,在徐匡80歲時再為其舉辦一次獨版畫藝術展。這便是徐匡兩次在北京畫院舉辦展覽的由來。
王明明在“匠心獨行——徐匡獨版畫藝術展”前言中說:“在我看來,從事寫實繪畫的人在70歲以后,因為身體及精力原因,造型能力一般都會下降,或有些力不從心之感。徐匡先生似乎打破了這個規律,而在70歲至80歲之間創作百張精彩的獨版畫,他不斷強化作品的構思意境和對主體人物的刻畫,微妙地表現對象的情感世界和人物細節,從而打動觀眾。高產、精彩、獨具特色的獨版畫彰顯了他非凡的藝術天賦,在現代藝術家中是不多見。”
北京畫院副院長、美術館館長吳洪亮評價:“徐匡用刻的方式來創作,將版畫創作的環節變為結果,令人耳目一新。可以說,徐匡給版畫界帶來了一種新的可能。他以刀為筆,意寫精微,在高齡創作出這麼多精彩的作品,幾乎可以說是一個奇跡。”
藝術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這句大道至簡的創作原則貫穿了徐匡的一生。徐匡的創作題材、造型語言、風格探索都呈現著階段性,但是貫穿其間的是他追求現實主義藝術的不懈努力。他不斷地從生活中汲取營養,發現生活中的美,但他並不是簡單地通過照片或寫生轉化,而是通過自己的感受不斷提煉作品的主題構思,使作品得以升華,再通過獨特的藝術語言和高超技巧進行創作。徐匡堅持藝術靈感來自生活而不是簡單地再現生活場景, 他的創作動力來自內心的情感與激情、修養與升華,因而所刻畫的人物形象具有個性和典型性以及強烈的人文關懷精神——這也許就是徐匡孜孜追求的初心。
北京畫院藝術委員會經過認真研究,把此次展覽和出版列入“二十世紀美術大家”研究系列。北京畫院已為30多位已故藝術家舉辦了研究性展覽,目前在世藝術家僅有沈堯伊和徐匡兩位先生進入了此系列。“在我看來,成為20世紀美術大家需要符合很多條件,首先要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這位藝術家及其作品是否有歷史價值。第二是對社會的貢獻,他們是否在持續地反映時代、創造經典。這兩個條件都具備的藝術家,是我們這個社會應該推崇的。”王明明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