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書畫

潘魯生:設計服務民生

2018年03月22日14:02 | 來源:山東工藝美術學院
小字號
原標題:潘魯生:設計服務民生

 

  按:3月20—21日,“中國設計40年——經驗與模式”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學術報告廳舉辦。本次國際學術研究會是中央美術學院建院一百周年的系列活動之一,是中國設計界和設計教育界的一次盛會,設計名家濟濟一堂,25位海內外設計和設計教育領域的著名專家學者,在兩天的會期圍繞改革開放40周年的設計“戰略 決策”、“文化 選擇”、“城市 創造”和“教育 未來”四個板塊發表演講,並特設圓桌討論環節,共同探討中國設計的未來發展。

  “中國設計40年——經驗與模式”國際學術研討會圓桌討論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長林東偉,原中央美術學院院長靳尚誼,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院長常沙娜,中國文聯副主席、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院長潘魯生,中央美術學院黨委書記高洪,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英國皇家藝術學院首席副校長、教務長巴非特,日本株式會社喜多俊之設計研究所社長著名設計師喜多俊之,原清華大學副校長王明旨,耶魯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希拉,西安美術學院院長郭線廬,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院長魯曉波,上海美術學院執行院長汪大偉,原巴黎高等美術學院研究生院院長托尼 布朗,香港著名設計師靳埭強,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責任教授柳冠中,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南大學城市設計研究中心主任王建國,中國高等教育協會副秘書長張冬燕,著名設計師陳紹華,台灣師范大學設計系榮譽教授林磐聳等嘉賓出席研討會。潘魯生出席研討會開幕式,並作“國家戰略與設計服務民生”的主題演講。

  潘魯生作主題發言

  研討會現場

  潘魯生在演講中指出,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本土設計逐步崛起,在社會經濟發展中,中國當代生活裡逐步形成中國設計風格。當前,進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新戰略突出以人民中心,也提出了民本理念與設計命題。經濟上,國家戰略引導經濟發展模式從“物質驅動”轉向“創新驅動”,設計在其中起到綜合杠杆作用﹔政治上,設計如何為普通大眾服務,體現人民利益,反映人民願望,維護人民權益,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成為新時代重要命題﹔文化上,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持續增強,設計助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社會發展上,國家推動實施精准扶貧脫貧,啟動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路上,設計進一步凸顯民生主題﹔生態建設上,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助推生態文明與美麗中國建設,設計應提出可持續發展的解決方案。

  潘魯生作主題發言

  潘魯生在演講中強調,設計服務民生,應積極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從十九大報告到中央一號文件,“鄉村振興”戰略成為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發展戰略,如何從設計破題?誰來為“三農”設計?這是當前設計界同仁應該高度關注的問題。設計服務於農村、農民和農業,應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著手。首先,設計助推“產業興旺”,要因地制宜發展鄉村特色文化產業。在工藝美術資源豐富地區,構建“手藝農村”站點,推動鄉村傳統手工藝品牌建設。同時,在貧困地區實施“設計扶貧”計劃,以設計介入,制定適合本地情況、用好本地資源、符合當地人意願的可持續解決方案。其次,設計助推“生態宜居”,通過實施“一村一規劃”,在尊重自然環境,尊重歷史肌理,尊重地域文化的基礎上,以設計提高鄉村建設的文化質量。第三,設計助推“鄉風文明”,促進鄉土博物館、鄉土景觀群、農業遺產帶、田園綜合體的復建與重建,傳承發展農耕文明,以設計驅動文化再生產。第四,設計助推“治理有效”,在城鄉雙向流動中,設計創新吸引精英下鄉和資本下鄉,應培育新鄉賢,以設計優化資源配置,創新鄉村治理模式。第五,設計助推“生活富裕”,塑造美麗鄉村新風貌。例如山東工藝美術學院正在實施的“廁所革命”與“設計助農”計劃,從鄉村現實出發、從村民需求出發,通過開展設計服務民生的創作,服務鄉村宜居、宜業建設,真正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潘魯生提出,對接當前的民生需要,發展教育,培養人才,仍是基礎工程。改革開放40年,中國設計教育得到快速發展,面對當下“雙一流”建設的機遇與挑戰,如何准確定位學科未來發展方向,如何培養設計人才與民生需求對接是當下需要思考的關鍵問題。首先,設計教育同質化仍是擺在面前的首要問題,應引導綜合大學及綜合性藝術院校、理工及技術大學、藝術與設計院校、高職類設計院校科學規劃專業布局,實現分類辦學、特色定位。其次,立足設計屬性,應該以“文化、設計、技術、消費”的系統設計教育思路作為創新基點,科學合理的構建學科評價體系。第三,正確認識藝術家與設計師的本質區別,解決“培養什麼樣的設計師”的核心問題。就目前我國設計學學科發展趨勢及社會民生對設計需求的角度,培養具備“科學精神、人文素養、藝術創新、技術能力”的應用型設計人才具有很強的緊迫性。第四,立足“以生為本”的理念,按素質、能力、技能要求對設計師角色進行科學分類和准確定位,實施“創新與實踐兼容”的“因材施教設計教育”戰略,培養工藝傳承型、科技創新型、產業服務型、策略研究型設計人才,實現多元化培養,多樣化成才。第五,立足民生需求,培養在校大學生和未來的設計師有情懷、有責任、懂生活。例如,山東工藝美術學院推行的“工藝美術+”課程優化計劃,關注民族民間傳統文化融入現代設計教育的探索,在課程體系中融合中華傳統文化造物體系與造型體系,注重培養設計師的民族文化情感。

  演講最后,潘魯生總結中強調,我國有廣袤的鄉村和佔據相當比重的農村人口需要設計關注和服務。我們要改變設計集中關注城市生活、集中追求工業和商業價值,以及追新逐異的“概念設計”的現狀,使設計實踐深入基層,探索有利於民生改善的設計對策,通過設計介入,改善民生狀況、拓展生計來源、提高民眾生活質量,培養設計人才,服務新時代“以人民為中心”的國家發展戰略。

  研討會合影

(責編:赫英海、魯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給孩子的五堂美術課
  • 安塞農民畫
  • 館長邀您看展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