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書畫

陳洪綬畫中沒有平常人

2018年03月19日08:52 | 來源:文摘報
小字號
原標題:畫中沒有平常人

  陳洪綬《戲嬰圖》

  當一幅古雅悠淡的中國畫中,出現了如下這些人物:頭大如斗的孩童,丑陋的仕女,面目呆滯的男人……觀畫者定會生出一絲不適之感。明清易代之際,社會動蕩,道德潰散,在畫家陳洪綬的筆底,這些扭曲變形的人物,寄寓著他的愁苦與郁憤。

  盡管后來被稱為“畸人狂士”,陳洪綬的前半生卻過得熱鬧非凡。他一出道即享大名。4歲那年,他將桌椅疊高,爬上去,在新刷的白牆上畫了一幅十尺高的關羽像,驚得家中長輩在畫像前連連下拜。10歲時,他拜著名畫家孫杕、藍瑛為師。孫杕看了他的畫驚嘆:“使斯人畫成,(吳)道子、(趙)子昂均當北面,我輩尚敢措筆乎?”藍瑛自嘆不如,再不作人物畫。

  陳洪綬的畫名越來越大,脾性也越來越古怪。官家貴族捧著銀子來求畫,他不予理睬,地方上的督學也吃了閉門羹。但隻要有酒、有女人,他就會欣然提筆。他時常出入酒肆紅樓,酒酣興至之時,不僅為歌伎作畫,即使販夫走卒乃至垂髻小兒,他都有求必應。盡管畫畫給他帶來了不少聲名,但陳洪綬明白,那只是遣興的小道,仕進用世才是終身志業。

  崇禎九年(1636年),陳洪綬畫了一幅《楊升庵簪花圖》。畫中頭戴鮮花的男子就是楊慎楊升庵,他在嘉靖時充經筵講官(皇帝之師),因堅持正義,被流放到雲南,從37歲一直到72歲病死於貶所。他在瀘州,曾因醉酒,用白粉涂面,頭作雙髻,插花其上,學生們抬著他,請女伎奉觴,游行於街市之上。陳洪綬的失意和狂放頗類楊升庵,所以,他才畫了這樣一幅畫。

  但那時,陳洪綬對功名還未死心,他想起了另一條路——國子監。國子監是皇家的教育機構和最高學府,自代宗景泰四年(1453年),因國家財力不足,准許生員納粟(交錢)入監。崇禎十二年(1639年),陳洪綬把多年賣畫攢下的錢全部帶在身上,來到京城,尋找入國子監的門路。

  1642年對風雨飄搖的大明帝國來說,是雪上加霜的一年。這一年,陳洪綬終於成了國子監一名在籍的太學生。他本想干一番大事業,可皇上看重的只是他的畫名。在京城的幾年,陳洪綬眼見朝綱弛毀已無力回天,士人為己而不為國,在悲憤中辭官南歸。就在陳洪綬回到家鄉的第二年(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帝於景山自縊,大明王朝覆亡。接著,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滿人入主中原。福王朱由崧逃到南京,在馬士英等人的擁護下,建立南明小朝廷,在東林黨和閹黨殘余的內耗中苟延殘喘。有人勸陳洪綬去南明應科舉,被他斷然拒絕。血飄江南,往日師友或以死明志,或投入抗清大業,陳洪綬為自己的苟活而自責。他躲到了雲門寺,落發為僧,號“悔僧”。

  雲門寺為僧一年又三個月,陳洪綬又返回俗世,以賣畫為生。追憶江南歲月的繁華靜好,成了陳洪綬畫作的主題。花卉、文玩、女人以及各種珍異物品,充滿他的畫卷,一展開,就仿佛同到了過去的太平光景。在另外一些畫作裡,他開始“驚心駭目”地變形:一朵小花可以高過參天大樹﹔少女變成了比例失調的怪物﹔玩耍的孩童比佛像還大。還有那些奇丑無比的觀音、壽星,不合比例的身體、碩大的面部、古怪的神情……平淡的風格在這裡沒有了立足的地方,代之而起的是幽冷、荒僻、空幻與追問。

  順治九年(1652年)正月過后,在杭州賣畫的陳洪綬,帶著一大家人回到紹興,每日與少年時代的朋友玩樂。一日,他在床上忽然無法起身,妻子和兒子急得大哭。他不耐煩地告訴他們別再號哭,然后喃喃地念著佛號,閉目而逝。

  (《環球人物》2018年第3期 許曉迪)

(責編:王鶴瑾、魯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給孩子的五堂美術課
  • 安塞農民畫
  • 館長邀您看展了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