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書畫

藝術史怎樣選擇藝術家

呂國英
2018年03月13日08:40 | 來源:美術報
小字號
卡米勒·畢沙羅 蓬圖瓦茲的水閘 畫布油畫 1872年
卡米勒·畢沙羅 蓬圖瓦茲的水閘 畫布油畫 1872年
原標題:藝術史怎樣選擇藝術家

  藝術史對藝術(作品)的選擇,取決於其載道與傳承之宗旨,突出地表現為尚絕、尚新、尚進、尚融與尚極。

  成就藝術巨擘,走進藝術典章,是藝術家的人生理想,也是藝術夢想。然而,什麼樣的藝術家,方有如此造化?換言之,具有怎樣學養、功力的藝術家,才能進入氣墨靈象,成就至美之美?這是學研議題,更是實踐課題,既屬藝術未來,更取決於藝術當下。要真正理清楚、說明白、覓通道,藝術史應是再好不過的教科書。

  談藝話史,往往聚焦經典珍藏,盡論巨制名作﹔又往往追憶歷代先賢,悉數燦若星辰﹔還往往探研藝術流派,歷列各個派別學宗。研讀中國藝術史如此,把握西方藝術史亦然。如此,一定意義上,藝術史就是關於藝術經典的承載記錄史,也是歷代藝術大家的入榜排名史,還是各種藝術流派的探索形成史,而藝術(作品)始終是“靈魂”“核心”,具有鼎立與標志意義。

  藝術史對藝術(作品)的選擇,取決於其載道與傳承之宗旨,突出地表現為尚絕、尚新、尚進、尚融與尚極。

  先談尚絕。“絕”即原創,亦即惟一,就是不可重復,這是藝術的至高價值所在,也是藝術史論的至高原則。我們說人類文明史,為什麼僅言中華文明、巴比倫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文明之“四大文明”,而不是包括希臘文明、波斯文明的“六大文明”,因為希臘文明與波斯文明均非原創性文明,前者是由巴比倫文明、埃及文明在地中海的遇合而產生,后者為巴比倫文明、印度文明在陸地上的遇合,皆缺乏惟一性價值。藝術史尤其具有這種性格,不可能、也不會載入相同語言形式與風格的作品。換言之,藝術史載錄了范寬,就不可能再錄李寬,載錄了齊白石,決不會又錄張白石,載錄了畢加索,也決不會還錄牛加索。藝術史尚絕,由藝術的本質意義所決定,所體現的正是藝術最高價值的不可侵犯性。

  再說尚新。“新”即創新,是繼承之創新,也是站在巨人肩膀之上的攀登,這種創新具有正大氣象,且包前孕后。換言之,創新從繼承出發,走向新高度、新境界,而決非為創新而創新,誤入荒誕不經、光怪陸離之歧途。比如,“六朝三杰”之一張僧繇的“沒骨山水”,就是在繼承凹凸繪畫技法之后的創新﹔五代畫家李成的“自成一家”,也是在師承荊浩、關仝的基礎之上的創新﹔黃賓虹從“白賓虹”到“黑賓虹”,齊白石從師法八大、徐渭、吳昌碩到開創“紅花墨葉”,同樣是創新﹔法國雕塑大師馬約爾的“象征主義”雕塑,也是在師法現實主義雕塑大師羅丹基礎之上創新。

  又言尚進。“進”就是前行,就是發展演進,就是站立時代新高度,這是藝術發展從低級走向高級、從高級走向更高級的必然要求﹔也是引領時代審美、陶冶人文精神的重要價值所系,既體現藝術的時代屬性﹔也呈現藝者的審美之需,既有宏觀更迭﹔也有微觀演繹。從原始美術、古典美術到現代藝術、后現代藝術,是一種藝術前行﹔從架上藝術到影像藝術、裝置藝術、綜合材料,也是一種藝術前行﹔從莫奈的印象派到修拉的新印象派,再到塞尚、梵高、高更的后印象派,同樣是藝術前行。哲思有言,前行,哪怕僅僅一小步,也是新高度。藝術尤其如此。

  還論尚融。“融”就是和,亦為極致之和諧。藝術尚融,是藝術發展、演變過程中,古今中外優秀藝術成果相互借鑒、吸納、完善的一種藝術現象。近現代以來,這種趨勢愈加顯明。藝術先賢林風眠、徐悲鴻均有“中西結合”之主張。林風眠的光影彩墨、徐悲鴻的素描寫實、李可染的光影山水等藝術成就,就是“融”的成果﹔“旅法三劍客”趙無極、朱德群、吳冠中的藝術成就,是非常典型的“融”的結果﹔西方藝術大師波提切利、克裡姆特、馬蒂斯、畢加索等,也從東方藝術中採擷了諸多藝術元素,吸納了大量文化養分,一定意義上也是“融”的結果。在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的大變革、大融合趨勢下,藝術之“尚融”將呈現新發展、展現新氣象。

  后語尚極。“極”即極致,是藝術創作追求出神入化之要義,也是藝術審美矗立經典完美之根本。求極致、臻完美,不僅是藝術理想的本質,也是古典主義精神的核心。歐洲文藝復興運動,是古典精神完美回歸的典范,將唯美主義推向了極致,成就了文明史上無與倫比的藝術輝煌。晉唐時期以“二王”為代表的行書、“張顛素狂”為代表的草書,以及以“吳帶當風”為標志的重彩壁畫,還有宋元明清一路崛起的“文人繪畫”等,均呈現書畫極致之風,矗立藝術豐碑。

  顯然,“五尚”所及,皆與氣墨靈象立論相契、立象相合。換言之,氣墨靈象之所以眺矚藝術高峰,既以原創之“絕”為首要,又以繼承之“新”為必備,還以攀高之“進”為應有,並以和諧之“融”為不可或缺,也以完美之“極”作通途。

  有藝術評論家言,藝術史是藝術的“陳列館”,藝術家是藝術史的“雕刻師”。對藝術作品的大浪淘沙,究其根本是對藝術家學養、功力的評判與檢驗。藝術(創作)尚絕、尚新、尚進、尚融、尚極,藝術家當須崇學、崇德、崇靜、崇變、崇論。“五崇”所涵,均為氣墨靈象立論所據、立象所依。藝術家要進入氣墨靈象之境,學養為本、德養是魂、清淨為道、變法如器、立論為宗。進言之,學養厚積藝術功力,德養滋潤人格修為,清淨拒絕浮躁雜念,變法矗立個性樣式,立論實現感性升華。這是既往所啟示,也是現實所亟待。

(責編:赫英海、王鶴瑾)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給孩子的五堂美術課
  • 安塞農民畫
  • 館長邀您看展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