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書畫

楊曉陽:中國應盡快籌建“中國藝術史博物館”

2018年03月05日10:49 | 來源:中國美術報
小字號
原標題:楊曉陽:中國應盡快籌建“中國藝術史博物館”﹔高等藝術院校設立“美術實踐類博士”危害大﹔抓實國家文化發展戰略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國家畫院院長  楊曉陽

  提案一:中國應盡快籌建“中國藝術史博物館”

  在世界范圍內的發達國家,藝術教育作為每一個人的終身教育是必修課。有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受高等教育人數不足全國人口的10%,受過藝術專業高等教育的則更少,全民的藝術教育根本談不上。在改革開放40年的今天,在全國14億人口中能有多少人具有基本的藝術史常識、具有基本的藝術評價標准呢?答案是微乎其微的。

  在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的當前,如果中國同西方中等發達國家人民對藝術的欣賞、對藝術基本知識的具備差距非常大,那麼,中國的文化產業是無法對外發展的。一般而言,在正常的經濟發展狀態之下,經濟越發達、生活越現代,對藝術欣賞的品位越高。而當前中國的現狀並非如此。對於越來越多的高收入人群,如果他們極少受過藝術教育,藝術水准很低,那麼,他們所擁有的財富就可能更大程度上刺激低俗藝術的發展,對藝術欣賞、藝術產業發展產生倒挂影響,進而導致了藝術向相反的方向發展。為此,我提議中國應盡快籌建“中國藝術史博物館”。

  中國藝術史博物館的建設,並不是為了培養專業藝術家、藝術團隊所設置,而是全民教育、終身教育的必備設施。讓國人從小就像去公園一樣便利的去看藝術史,了解古今中外藝術史的開端,發展的不同風格,如何流變……一直到當下。在欣賞古今中外優秀的藝術品的過程中,逐漸建構自身全面的藝術審美體系與標准。同時促進國人借助藝術去豐富其對人生的認識、對其他知識的增長。當人們對藝術高低雅俗之間的分界、底線有了認知,再用這個標准來看當下紛繁的藝術品,自然就會有客觀的判斷。

  中國作為世界上獨有的文明古國、文化大國,有豐富的文化、藝術遺產,我們應有自己的藝術史博物館。

  提案二:高等藝術院校設立“美術實踐類博士”危害大

  在國際上,美術實踐類是沒有博士的,如國際一流的巴黎美術學院等。

  而目前國內高等藝術院校招收“美術實踐類博士”。“美術實踐類博士”中的“實踐”和“博士”是分屬於兩個系統的概念。“實踐”對應的是美術創作,而“博士”對應的是美術理論研究。美術實踐指向個性生發,應該突破標准、天馬行空,高水平的美術創作並不是高學位教出來,這會為創作人員設置更多的條條框框﹔而美術博士,也即美術理論研究關照的是事物背后的規律,需要多學科支撐,它最終指向藝術的共性研究。

  眾所周知,事物具有共性就缺乏個性,有個性就缺乏共性,現在把個性的學習冠以一個理論的名字,在學理上是說不通的。因此,我們不能將實踐和研究混為一談,好像將“動物”和“動物學家”混為一談,“植物”和“植物學家”混為一談一樣。

  當然,中國美術史上不乏理論與實踐兼顧的大師,如吳昌碩、黃賓虹、潘天壽、徐悲鴻、傅抱石等。但對於整個美術群體而言,他們是翹楚,是個例﹔另一方面,他們本身先是實踐家,在總結美術實踐的過程中,逐漸延伸出對於美術理論的建構,這些人也都不是以目前的高等教育機制,即“美術實踐類博士”所培養出來的。

  現在美術學院以博士學位和博導為最高的學位和最高的教授級別,導致的結果已初現:美術學科教師中的“美術創作名家”越來越少。這個現象和結果証明了美術實踐類博士學位的設置,違反了藝術本體的發展規律,影響了美術專業自身的發展。這一問題,應該引起教育部門的重視,予以充分地調研和解決。

  提案三:國家文化發展戰略要抓實

  本人多年一直提議,國家要有“文化發展戰略”,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加強文化發展,要“兩條腿走路”。黨的十八大以后,國家對文化的繁榮發展給予了從未有過的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拉開了重視文化、提高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帷幕,明確提出了國家文化發展的問題,闡明了國家文化發展頂層設計的核心精神。但幾年過去了,雖然相關系統關於文件和講話精神的學習,以及基於學習體會開展的活動陸續進行,但並沒有形成國家層面的系統設計、組織和戰略研究。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是綱領,綱舉目張沒有“目”,關於“綱”的下行路徑沒有科學完備的體系、步驟和方法,就難以實現對“綱”的准確、全面貫徹。

  因此,希望有關部門牽頭,有核心、有組織、有計劃、有步驟地踏實做出總設計,落實到具體機構、具體負責人,進行整體構架、形成體系,並科學地適應世界文化發展的分步實施。(記者胡立輝、傅夢妮)

(責編:王鶴瑾、魯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給孩子的五堂美術課
  • 安塞農民畫
  • 館長邀您看展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