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書畫

用創作記住“鄉愁”——吳建潮其人其藝

記者 徐紅梅
2018年01月22日08:3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染盡水墨聽泉聲(中國畫)
  吳建潮

  秋日私語(水彩)
  吳建潮

  羅丹的雕塑經典《思想者》昭示世人,人類之所以偉大,在於思想﹔藝術之所以不朽,在於思想。優秀的藝術家,首先是一位思想者。

  吳建潮正是一位喜歡思考的藝術家。從一花一木到宇宙洪荒,從中國畫的命名到中西繪畫的異同,從量子技術到人類歸宿……大大小小、方方面面的問題,總能引發他思考的興致。也正是思想的愉悅,為他在人生的藝術長河中,痴迷於作畫、醉心於為文,提供著源源不斷的動力。

  生活並沒有為吳建潮提供優越的環境。他並非出身翰墨世家,也非出身鴻商富賈。但白屋寒門,無礙胸羅錦繡。

  吳建潮永遠忘不了那一幕:4歲那年,他用“木棍作筆,土牆作紙”,畫了一個娃娃的臉。母親看到后,欣喜若狂,把他抱在懷裡久久不願鬆開!

  藝術的幼苗,從此開始破土、生長——他立志要當一個大畫家!

  少年時代,吳建潮邊勞動、邊讀書。生活的困苦和日常的瑣碎,並沒有消磨掉他的藝術靈性。原野上痴情的綠、陽光下翻滾的金色麥浪,在他的眼中,充滿美感和詩意。他渴望用手中的筆,再現這一切。

  曾考取師范院校卻未能完成學業的母親,滿懷對文化的敬仰。是母親溫柔而堅定的支持成就了他。吳建潮至今清楚記得,18歲那年,在學業和家計之間艱難抉擇,娘兒倆抱頭痛哭的辛酸﹔工作后事業、生活遇到挫折心靈迷茫時,母親永不言棄的堅強﹔他的創作懸挂於人民大會堂時,母親料遠若近的淡定……

  母親最懂他。她深知,藝術是兒子的生命。他也最愛母親。他將自己對文化、對人生夢想的追求,視為母親對文化、對人生的追求。母愛的博大、無私和溫暖讓他相信,“窗紙上柔和的燈光,隻用黃豆般的大小,就可以照亮我的家園,照亮心中的路”。

  吳建潮心中的路,寬廣而綿長。在他看來,文學、藝術共飲一江水,手工藝、純藝術創作是親姊妹,彼此相互有益、相互補充,因此可以觸類旁通。但任何藝術創造,都離不開腳下這片土地。要想藝術之花葳蕤繁茂,必須將根深植土裡。

  1985年從河北工藝美院畢業后,他先后在工藝美術研究所、書畫院等單位從事創作和管理工作。他什麼技藝都學,什麼形式都畫——蠟染、烙鐵畫、陶瓷繪畫、水彩、水粉、油畫、工筆人物、工筆花鳥、寫意花鳥、寫意山水……他的創作廣涉各個畫種。許多作品中,都可以看到其他畫種技法的運用。但不管畫什麼,人們都能從作品中感受到他對腳下泥土的眷戀。

  吳建潮為自己的藝術創作總結了“三個情”:母親情、故鄉情、祖國情。“故鄉在哪裡?走出老家,老家就是故鄉﹔走出國門,祖國就是故鄉”。

  說起老家正定的歷史文化,吳建潮如數家珍。“北方三雄鎮”的地位,“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民間藝術之鄉”的稱號,百歲帝王趙佗、常勝將軍趙雲故裡的榮耀,“古建筑寶庫”“京外名剎之首”的美譽,莫高窟第61窟對正定唐代盛況的記錄,九樓四塔八大寺文物的全國之最,“一座正定城,半部佛教史”的歷史淵源,再現“鐘鳴鼎食之家,詩書翰墨之族”的榮國府……與正定相關的一切,都讓他自豪、牽挂與感慨。

  在吳建潮心中,老家還是“一個無法割舍的搖籃”。老家的黃土牆,“是幸福的根,是藝術的根,是生命的根”。故鄉的春夏秋冬、晝夜晨昏,都裝在他的心裡,鐫刻在歲月的記憶裡,每每心動神馳,他便逐一以寫實的筆法繪成,以散文的手法寫就。

  他要用創作“記住鄉愁”。在他看來,描繪老家的一草一木,同詠嘆祖國的大山大水一樣,都意味著沒有數典忘祖,都是在為某種風格的形成“增磚添瓦”。

  也曾有人批評他,畫得太雜、太亂。也曾有人指點他,要專攻一門畫種,形成風格,那樣更容易成功,也有利於成名。

  吳建潮虛心接受。他知道,這些勸導自有其道理,但他無法那麼去做。各種與繪畫相關的美好,各種與鄉土相關的記憶,他都不舍得放下。為了成名成家,受一種思想的束縛,給自己設定一個框架,甚至什麼樣的藝術形式容易出名就畫什麼,那背離了他的初心。

  吳建潮一直堅持現實主義的藝術手法,更尊崇民族文化的繪畫傳統——“中國畫講究‘以形寫神’。形得益於功夫,神得益於修養。這是中國畫的核心。好的美術作品,應該讓人讀出畫面上的哲理、詩文、聲音”。

  “風格就是你自己的背影。”吳建潮常引用繪畫、文風對自己影響最大的吳冠中的話,說明自己的藝術態度。“既然是背影,隻有別人才能看得到。前面有什麼美好,就去表現什麼吧!”他要堅持用繪畫的方式,表達自己對這片土地的熱愛,對中國文化的熱愛。他也深信,“隻要思想是一致的,通過不同形式表達出來的審美感受,自有其和諧”。

  “比畫家高深的是大師,超越大師的是聖人。聖人的思想影響千年”。吳建潮希望能做一個思想開闊的藝術家、學者。但他明白,一切都要立足於自身對民族文化的理解與認識是否深刻,對生活的理解與認識是否深刻。他在文學藝術的世界裡極目遠望,研精覃思。他將繼續於畫裡畫外萃取思想的精華,尋覓藝術表達的突破口,繼續在腳下的這片熱土上穩健前行,扶犁深耕。


  《 人民日報 》( 2018年01月21日 12 版)

(責編:王鶴瑾、魯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給孩子的五堂美術課
  • 安塞農民畫
  • 館長邀您看展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