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書畫

玉石市場賭石是行規?收據為証一半

魏麗娜
2017年04月01日09:58 | 來源:廣州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玉石市場賭石是行規?收據為証一半

  2013年7月26日,何某在寶哥處購買了一塊石頭,向寶哥支付了40萬元。同日,寶哥將石頭交付給何某,並向何某出具《收據》,收據上載明:“今收到緬甸翡翠原石一塊,重量33.5公斤,價肆拾萬元正(400000元)。”之后,何某對原石進行了切割,將切割后的部分石頭交由廣東省珠寶玉石及貴金屬檢測中心進行檢驗。該中心出具的檢驗報告顯示送檢的樣品不是翡翠。一審法院依法判令被告寶哥向何某返還貨款40萬元,何某將涉案原石返還寶哥。判后,寶哥不服上訴至廣州中院。

  走訪玉石市場:

  賭石確是行規

  買家願賭服輸

  本案的爭議焦點是,何某能否在鑒定后以交易標的不符合預期而要求全額退款。二審法官為此特地走訪了廣州的幾個玉石批發市場。據了解,賭石作為玉石原料採購的一種方法,實際屬於一種風險極高的翡翠行業通行的交易方式。

  由於礫石表面有一層風化皮殼的遮擋,看不到內部的情況,玉石交易過程中,人們隻有根據皮殼的特征和在局部上開的“門子”,憑自己的經驗來推斷賭石內部翡翠的優劣。即使在科學昌明的今天,也沒有一種儀器能夠通過這層外殼很快判斷出其內是“寶玉”還是“敗絮”。這就使得翡翠原料交易中,對翡翠原料品質的鑒別成為一件頗為困難的事情。這樣的交易頗似賭博,誰也沒有必勝的把握,就是經驗老到的行家,也難免有看走眼的時候,頗具風險性,行業內有“神仙難斷寸玉”的說法,所以人們將這種商業行為稱為賭石。

  二審法院認定,本案交易模式實為翡翠行業通行的交易方式——賭石或賭玉。既然何某接受了這樣一種交易的模式,並且在交易后也對涉案原石進行了切割,其要求全額退貨退款的訴訟請求顯然於理不合、於法無據,故不予支持。

  特殊之處:

  收據寫明“翡翠原石”

  平衡利益退還一半

  二審法官注意到,本案存在與通常翡翠行業中賭石行為不同之處,即寶哥向何某出具了一張《收據》,其清晰載明:“今收緬甸翡翠原石一塊,重量33.5公斤,價肆拾萬元正(400000元)。”証人李某也說,看到過別人賭石,沒有看到過別人寫過收據。

  法院審理認為,該份《收據》系寶哥親筆書寫,寶哥在該份《收據》中寫明出售的是“翡翠原石”。無論雙方在實際交易時如何洽談,該份《收據》的表述確實存在讓人認為涉案標的系翡翠原石、極大可能切割出翡翠的意思。

  基於該份《收據》以及寶哥與何某之間的熟人關系,法院相信雙方之間的交易不完全等同於翡翠市場上陌生人之間的賭石模式,而存在一定基於熟人的信賴。

  因此,如完全駁回何某的訴請,顯然有失公平。但如不考慮到翡翠行業特殊的交易模式,直接判令全額退款並退貨,顯然對寶哥也有失公允。

  考慮到本案的特殊情況,在平衡雙方利益的基礎上,二審法院酌判寶哥向何某退還20萬元貨款及相應的同期貸款利率。由於寶哥不確認何某攜帶到庭的原石系之前其交付的原石,並表示經切割的原石已極度貶值,又基於寶哥僅需退還50%的貨款給何某,二審法院認為何某無需再向寶哥退還原石。

(責編:王鶴瑾、董子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給孩子的五堂美術課
  • 安塞農民畫
  • 館長邀您看展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