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雷鋒精神是真正的文化自信
近年來,個別人質疑和否定我們的民族英雄,矮化和丑化我們的民族精神,否定和抹煞我們的優秀文化傳統,甚至還嘲弄、糟蹋我們的民族獨立歷史。這種妄圖抽掉我們民族脊梁的伎倆,是歷史虛無主義的具體表現,最終可能導致民族虛無主義和文化虛無主義。
攻其一點,不及其余,甚至無中生有,是歷史虛無主義者歪曲和顛覆歷史的慣用手法。他們往往想用一些片面的材料和細節,來誘導人們否定總體的歷史真實﹔他們不是為了求歷史事實之真,而是為了否定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和中國走向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網上個別人質疑並否定雷鋒其人其事,就是一例。
今年是雷鋒同志犧牲55周年。1963年3月5日,毛澤東為不幸犧牲的雷鋒題詞,發出“向雷鋒同志學習”的號召。此后,每年的3月5日成為“學雷鋒日”,雷鋒的名字也隨之響遍全國,成為億萬國人的榜樣。
雷鋒精神的基本內涵是無私奉獻,其實質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2013年3月5日,我國發行《毛澤東“向雷鋒同志學習”題詞發表五十周年》紀念郵票1套4枚,分別是向雷鋒同志學習、學習鑽研、愛崗敬業、助人為樂。某種意義上可以說,學習鑽研、愛崗敬業、助人為樂是對雷鋒精神的一種新詮釋。
雷鋒日記中有這樣一段話:“有些人說工作忙,沒時間學習,我認為問題不在工作忙,而在於你願不願意學習,會不會擠時間,要學習的時間是有的,問題是我們善不善於擠,願不願意鑽。一塊好好的木板,上面一個眼也沒有,但釘子為什麼能釘進去呢?這就是靠壓力硬擠進去的。由此看來,釘子有兩個長處:一個是擠勁,一個是鑽勁,我們在學習上也要提倡這種‘釘子’精神,善於擠和鑽。”這種“螺絲釘精神”,就是自覺地把個人融入黨和人民的事業中,干一行愛一行鑽一行。
有人對“螺絲釘精神”存在誤解,以為是一種馴服工具,會壓抑人的主體性。其實,“螺絲釘精神”是一種境界,強調的是一種使命感和責任感。要做好螺絲釘,也是需要發揮聰明才智的。堅守住陣地,面對敵人進攻,僅有犧牲精神是完不成任務的。同樣是石頭,有的鋪路,有的成為雕塑﹔同樣是鐵,有的成為面板,有的成為釘子。這都只是事業的需要,是分工的不同,並沒有高低差異。從這個意義上說,每個人都要量力而行,因材規劃,不能這山望著那山高。事實上,平凡的崗位同樣可以成就偉大的人生。我們需要的是堅持、自信。
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提到學雷鋒,他說:“雷鋒精神是永恆的,是社會主義價值觀的生動體現。”他還在多個場合提到“要發揚釘釘子的精神”“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實”。隻有一錘接著一錘敲,才能積小勝為大勝,這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應有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堅持傳承和弘揚雷鋒精神,是一種真正的文化自信。而有意無意地忽視乃至放棄榜樣人物,其實是在自我瓦解核心價值。新形勢下,樹立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找回“新中國的榜樣”。就此而言,對歷史虛無主義的論點要主動作為、有力還擊,而不只是一味應付、疲於應戰。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