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書畫

五代柴瓷:陶瓷史的千古之謎

2017年02月03日08:27 | 來源:中國文化報
小字號
原標題:陶瓷史的千古之謎

  

  “我認為,柴瓷的窯址就在河南鄭州!”最近,河南有名的陶瓷收藏、研究者張金彬出版的《瓷海識寶》一書詳細介紹了柴瓷源自鄭州的說法,引發國內外柴瓷專家熱議。張金彬何出此言?柴瓷又是一種什麼瓷器?

  據了解,柴窯是五代時期以世宗皇帝柴榮之姓氏命名的窯口,是歷史上著名的瓷窯,被尊為諸窯之冠。明萬歷以來,形容柴瓷的十二字:“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令人們產生無限向往。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更是將柴窯器神話到可以防身辟邪的程度。收藏界人士普遍認為,柴瓷燒制時期較短,目前全世界尚無一件瓷器被公認為柴瓷成品,因此,柴窯的身世扑朔迷離,無人識得它的廬山真面目,沒有明確的考古發掘發現,窯址也下落不明。尋找柴瓷,幾乎成了每一個瓷器專家和收藏愛好者的夢想。

  在《瓷海識寶》書中,張金彬對柴瓷窯口是否是明代王佐的《新增格古要論·柴窯論》中所述“柴窯器出北地河南鄭州”有了新的物証。他收藏了一片疑似柴瓷的標本,淡青色、有細紋。“這片瓷器碎片,是一個朋友在鄭州市西大街和紫荊山路交叉口西北角后面的空地上發現的。”史料記載,上世紀90年代初,鄭州在改造東、西大街時,曾在這一范圍內出土了少量異常精美的青瓷殘器,這些瓷器的色澤滋潤,質量上乘。

  2008年秋,聽聞這個神奇的發現,中央電視台《走近科學》欄目專赴鄭州,對張金彬發現的疑似柴瓷殘片進行深入採訪,展開了科學檢測和專家論証,隨后央視制作播出的近半個小時專題片《片柴值千金》在陶瓷界、收藏界引起了廣泛關注。

  由張金彬、單士保、張立強、李平共同撰著,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瓷海識寶》,分柴瓷鑒賞篇和青花瓷鑒賞篇兩部分,圖文並茂地介紹了柴瓷、青花瓷各類藏品的特征,解讀其歷史、科學、藝術文化內涵,並詳細論証了柴瓷的特征和柴瓷出自河南鄭州的相關論題。

  《瓷海識寶》首次對柴瓷史、物互佐,通釋了600年來人們始終對明洪武曹昭的《格古要論·柴窯論》“柴窯出北地。世傳柴世宗時燒者故謂之柴窯。天青色、滋潤細媚、有細紋、多足粗黃土。近世少見”文獻中 “北地”“天青色”“有細紋”三大關鍵詞的困惑。破解了400年來,明萬歷張應文的柴瓷“制為絛環者”之謎﹔論証了十二字傳聞不能作為鑒賞柴瓷標准用。

  該書對於柴窯的文獻記載,用實物進行佐証:在柴窯窯址為“北地河南鄭州”明確結論的基礎上,進一步揭開了千年柴瓷的神秘面紗,是河南收藏界對柴瓷研究的最新成果。

  五代柴瓷這個失落已久的千年之謎,它的最終揭秘還有待於今后的考古發掘。不了解柴窯,中國陶瓷史就不完整,尋找打開柴窯的這把鑰匙,是全世界的陶瓷專家都無法忘懷的心願。(駐河南記者 陳關超)

(責編:魯婧、董子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給孩子的五堂美術課
  • 安塞農民畫
  • 館長邀您看展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