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早釉裡紅石榴尊亮相秋拍

2016年11月04日09:41  來源:人民網-書畫頻道
 

北京東正2016年秋季藝術品拍賣會

  預展時間:11月8日-11月10日

  拍賣時間:11月11日-11月12日

  預展及拍賣地點:北京嘉裡大酒店

  洪武朝瓷器是上承元代、下啟永樂宣德的重要轉變時期,總體風格介於元代和永樂宣德朝之間。就釉裡紅而言,洪武釉裡紅瓷器是明代燒制最成功的階段,也是極盛時期。如果說元代是以青花瓷器為釉下彩繪瓷器的代表,那麼洪武朝則開始了以釉裡紅瓷器為釉下彩繪瓷器的新時代。本場北京東正2016年秋拍中,一件明洪武年間的釉裡紅四季花卉紋瓜棱石榴尊驚艷亮相皇家長物專場。

明洪武 釉裡紅四季花卉紋瓜棱石榴尊 H:51 cm RMB 12,000,000-15,000,000明洪武 釉裡紅四季花卉紋瓜棱石榴尊 H:51 cm RMB 12,000,000-15,000,000

  雖然處在元明之際的轉變期,洪武釉裡紅在拉坯、燒成、釉色等各方面都達到了頂峰。此件明洪武釉裡紅四季花卉紋瓜棱石榴尊,撇口,束頸,豐肩,圓腹,腹部下漸收,圈足。通體裝飾釉裡紅花紋,尊身為十二瓣瓜棱形。胎體厚重,釉面瑩潤,造型渾厚典雅。花紋紋飾仍然採用分層描法,由口沿至底,分別為如意雲頭紋、蕉葉紋、折帶雲紋、串花紋、仰俯蕉葉紋,回字紋及卷草紋等。紋飾層次繁復,帶有明顯的元代遺風。釉裡紅瓷器以其難得一見及巧奪天工而聞名於世,這種極為敏感的紅料,陶匠必須小心謹慎處理釉汁成份、銅紅料比例、窯內的焙燒溫度和氧化程度,以及瓷胎在爐膛內的擺放位置,以期達預期的顏色效果。如果溫度過高,銅料會全部揮發干淨,溫度過低則彩晦暗。即使工匠極盡能事,不理想的釉裡紅產品仍是佔了大多數。在這樣幾近苛刻的呈色環境下,諸如本品所呈現出的紫紅色並略微泛灰色色調,且發色勻稱即是標准至極,具有極高的藝術成就。

  但明代釉裡紅的珍貴除去其復雜的燒制難度,尚有另一個原因。自古以來,中國人均視紅色為吉祥喜慶的象征。據《大明會典》記載,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皇上詔令,宮廷祭祀所用的金屬器物概由瓷器代替。當時,每個祭壇皆有其特定的顏色,而代表朝日壇的正是赤色。御窯廠、府邸等這些考古埋藏屬性明確証實洪武釉裡紅屬官窯器,這與明初景德鎮民窯和墓葬中沒有發現釉裡紅的現象也是相互印証的。這種宮廷專用的作風,與元代瓷器以外銷為主、隨意性很大的特征是截然不同的。

  數量稀有之外,本品的花卉紋飾也頗有特色,瓜棱上的“串花紋飾”明顯突出了縱向伸展,在視覺上散發出的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其實“串枝花卉”,即長串花卉加底部配有洞石的畫面結構,已是宋代宮廷繪畫中的傳統之一,只是當用在造型穩重之中見修長美感的石榴尊之上時,為配合瓜楞所構成的空間,加以調整誇張而已。出生於洪武晚期的宮廷畫家戴進(1388-1462),作品有《蜀葵蛺蝶圖》,正恰似是脫胎於本石榴尊之上。十二串品類各不相同的花卉,串串之上含苞的花蕾與怒放的花朵同在。這既象征著一年四季,月月好景的常駐,也借待開的花蕾表達了子嗣之興盛,以及繁華之連綿不絕的美意,在在都是對大明昌隆國運的憧憬。

  以現代人的審美力與亮麗而工整的明清青花官窯器相比,明洪武釉裡紅或許有些黯然失色,再加上洪武朝遺傳世品不多,書寫款識甚少,所以很長一段時間內,人們把釉裡紅中的粗笨器歸為元代,秀巧器物歸為永宣時期,洪武釉裡紅非元即永宣,認識相當含糊。直到近三四十年來,隨著南京明故宮遺址、北京明代司鑰庫舊址和江西景德鎮珠山御窯遺址的考古發掘,數千件洪武瓷片被辨識分離出來,經過與紀年墓出土實物和傳世品的相互對照,明洪武釉裡紅的面貌最終被揭示出來。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世界藝術品市場掀起一股“洪武釉裡紅”收藏熱潮。2006年春,香港佳士得一件明洪武釉裡紅纏枝牡丹紋玉壺春瓶拍出了8000萬的高價,2011年4月香港蘇富比又以4000萬港幣的價格售出明洪武釉裡紅開光式‘壽鞠圖’棱口折沿大盤。

  參閱:

《上海博物館展》東京國立博物館,1993年,第190頁,編號111《上海博物館展》東京國立博物館,1993年,第190頁,編號111
  《明代洪武永樂御窯瓷器-景德鎮御窯遺址出土與故宮博物院藏傳世瓷器對比》故宮出版社,2015年,第20頁,編號2  《明代洪武永樂御窯瓷器-景德鎮御窯遺址出土與故宮博物院藏傳世瓷器對比》故宮出版社,2015年,第20頁,編號2
《梅澤紀念館所藏中國•元明の陶瓷》MOA美術館,1992年,第13頁《梅澤紀念館所藏中國•元明の陶瓷》MOA美術館,1992年,第13頁
《東洋陶瓷名品圖錄》鬆岡美術館 第54頁,圖63《東洋陶瓷名品圖錄》鬆岡美術館 第54頁,圖63
《北京故宮博物院展》日中藝協,2003年,第81頁,編號71《北京故宮博物院展》日中藝協,2003年,第81頁,編號71
《中國瓷器 ?紹綏收藏》 第46頁,圖6《中國瓷器 ?紹綏收藏》 第46頁,圖6
《中國陶瓷全集•明(上)》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9年,第211頁,編號233《中國陶瓷全集•明(上)》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9年,第211頁,編號233

  解讀釉裡紅四季花卉紋瓜棱石榴尊

  釉裡紅四季花卉紋瓜棱石榴尊明洪武(1368-1398)是景德鎮制瓷業承前啟后的發展時期,文獻記載“洪武二年,設廠於(景德)鎮之珠山麓,制陶供上,方稱官瓷,以別民窯”明宮廷在景德鎮設置御窯廠,標志著宮廷陶瓷生產經過元末明初的戰亂之后開始走上正軌。

  洪武官窯瓷器不書紀年款,瓷器生產繼承了蒙元時期的遺風。以尊、罐、瓶、碗、盤等大型器物為主。青花瓷器和釉裡紅瓷器的燒制是這一時期瓷器生產的一大亮點。石榴尊為明洪武時期燒制的典型器物之一。因其造型酷似石榴,故形象地稱其為“石榴尊”。石榴尊多以花卉紋作為腹部主體裝飾,上下分別以如意雲頭紋,蓮瓣紋、回紋,朵雲紋為裝飾帶,紋飾層次可達十層,盡管層次繁多,卻繁而有序,主題鮮明。器物整體氣勢雄渾,反映出明初瓷器粗獷的藝術風格。

  此件石榴尊敞口外撇,短頸,豐圓肩、肩部以下漸斂,近足微外撇,厚圈足。通體以銅紅料繪畫紋飾,下凹的棱線將器體自然凸起呈十二花瓣形,自上而下裝飾十層,分別為回紋、如意雲紋、上仰蓮瓣紋內繪折枝花紋,朵雲紋﹔腹部主題紋飾是在十二個花瓣形內配置十二組串枝花卉紋,有纏枝蓮花紋、扁菊花、牡丹和茶花等紋,其上又繪制一組如意雲頭紋,內繪折枝蓮花紋,雲頭形紋飾如同飄帶盤轉圍繞,既將二組紋飾區別開來,又使得紋飾不致過於呆板,增添了紋飾的動感﹔下部為仰覆蓮瓣紋,間以回紋裝飾,蓮瓣紋內分繪朵雲紋及折枝花卉紋,足邊為卷草紋。整體裝飾雖然層次繁多,但主題紋飾鮮明。器物胎體厚重,型體飽滿、碩大,為明洪武時期的重器之一。

  此類花卉紋石榴尊存世品不足十件,多藏於國內外博物館,如故宮博物院(見圖1)、上海博物館(見圖2)、日本大阪東洋陶瓷館、日本梅澤紀念館、大英博物館、瑞士保爾藝術館等,鮮有個人收藏。此外,天津博物館還藏有一件釉裡紅鬆竹梅紋罐,亦屬此類風格。

圖1 釉裡紅花卉紋石榴尊,明洪武時期(1368-1398年),故宮博物館藏圖1 釉裡紅花卉紋石榴尊,明洪武時期(1368-1398年),故宮博物館藏
圖2。 釉裡紅花卉紋石榴尊,明洪武時期(1368-1398年),上海博物館藏圖2。 釉裡紅花卉紋石榴尊,明洪武時期(1368-1398年),上海博物館藏

  石榴尊高度一般在50-60厘米,器型較大,成型難度極高,正因如此,其胎體首先採用分段制作,再統一對接燒制而成。因此一件器物常以口、上腹、下腹、足部四部分對接而成。器物在燒制過程中,由於胎、釉收縮率不同,對接痕跡往往在器表都能看出來。由於對接成型工藝尚未成熟,因而會出現斷裂或口部缺失的現象,這一特征恰恰反映出元末明初大型瓷器燒造不成熟的特點。

  這件釉裡紅瓷器呈色略泛灰,呈豬肝色,這種現象與洪武瓷器的特點相符。釉裡紅呈色穩定性極難掌握,對燒制的溫度和窯內氣氛要求嚴格,稍有不符,便會出現釉裡紅呈色偏灰、褐的現象。存世的釉裡紅官窯瓷器中不乏此類器物存在。

  從紋樣上看,洪武釉裡紅器物,沿襲了元代創造的線繪裝飾技法,使得紋飾表現更為精細。洪武釉裡紅花卉紋石榴尊,所繪主題紋樣多以四季花卉紋為主,有纏枝蓮蓮花紋、扁菊花、牡丹和茶花,扁菊花紋較為多見,成為這一時期瓷器的裝飾特征之一。類似的裝飾紋樣同樣出現在青花器上。這些花卉紋飾,應是明洪武官窯瓷器的典型樣式。

  《大明會典》記載“明洪武二十一年定,凡燒造供用器皿等物,須要定奪樣制,計算人工物料。如果數多,起取人匠赴京,置窯興工。或數少,行移饒、處等府燒造。”明初各地王公大墓中釉裡紅器極少見,表明釉裡紅瓷器是明朝宮廷御用瓷,在明初隻有皇室方可使用,且不輕易賞賜。這一點從景德鎮御窯廠考古發現也得以証明。當地窯址出土的釉裡紅和青花器顯然是當時燒制的產品不符合要求,不准進入宮廷,也不能流向民間,採取就地打碎掩埋的方式處理。釉裡紅石榴尊原應有蓋,然蓋不易保存,故幸存者寥寥。這種瓜棱形石榴尊燒制難度大,裝飾紋樣繁復,在同時期的器物中堪稱為上品。

  故宮博物院器物部:副研究員 鄭宏

(責編:董子龍、魯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