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美術館暑期公教活動現場
開學了,中小學生紛紛回到了校園。在他們暑期的難忘經歷中,參觀美術館和其中的互動教育項目,也許能排得上號。記者發現,在北京的很多美術館、博物館,專程來參觀展覽的孩子越來越多。在強調素質教育的今天,除了傳統的專業培訓班、借鑒西方理念的兒童藝術機構,美術館也通過與中小學合作開發公共教育項目等形式,逐漸成為特殊的教育機構,受到越來越多家長和孩子的青睞。
然而這種情形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與二三線城市或小城鎮還是有所區別。在后者,美術館的美育功能遠遠沒有達到應有的影響力和輻射范圍,少年兒童的參與度也並不理想。一線城市的大美術館有哪些做法值得推廣,是否具有可復制性?二三線城市的美術館公共教育做了哪些努力?記者採訪了部分國家重點美術館公共教育負責人以及基層美術館負責人,不妨聽聽他們的探尋之道。
形式多 差異大
美術館公教活動大小有別
剛剛結束的這個暑假,各地美術館都推出了豐富多彩的兒童教育活動。在這些看似大同小異的活動背后,卻體現著各美術館不同的探索和努力。
中國美術館舉辦了“2016系列跨界體驗夏令營”,與北京多家專業藝術機構合作,給孩子們奉上了4場各具特色的藝術活動。武漢美術館針對5至12歲的兒童舉辦了“暑期系列活動·美藝夏第五季”,其主題為中國非遺文化傳承,教孩子們用碎布、油水分離、剪紙等方式來了解編鐘、扎染、剪紙等中國傳統文化。江蘇省美術館通過播放《哪吒鬧海》等傳統經典動畫片,希望在啟蒙兒童以外,家長也能夠回味他們兒時的樂趣。
除國家重點美術館外,各地中小美術館也推出了許多活動。桂林美術館在暑期舉辦了青少年兒童繪畫、書法培訓班,並特意將重要展覽集中在七八月展出,方便孩子和家長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深入感受藝術氛圍。廈門中華兒女美術館開展了家長美育沙龍系列活動,邀請家長和孩子一起參與親子美育,開展藝術審美教育課程和藝術體驗工作坊等。大連中山美術館除舉辦專場導覽、藝術沙龍、小記者問答和手機攝影大賽外,還專門推出了電影周,通過播放《大鬧天宮》等動畫影片,為小朋友講解水墨畫知識。莞城美術館組織了30位小學生擔任“小小講解員”,負責暑期“展覽進校園”的講解工作,讓他們在學與講的互動中逐步培養良好的藝術素養。
從以上活動可以看出,一線城市的重點美術館活動主題更為明確,內容廣泛,形式多樣,有更多的文化內涵。地方中小美術館則各具特色,各有千秋。“國家重點美術館及省級大館在人力、資金、資源等方面都有著不可比擬的優勢,這背后是更好的人才配備和更多的資金注入,再加之本身具有較大的行業影響力。”桂林美術館館長龍建忠說。
只是在種種優勢之外,即使是國家級美術館在開展公教活動時也依然受到制約。中國美術館公共教育部副主任龐桂馨說,組織一場青少年公共教育活動,從策劃、實施到活動現場都需要人手保障,尤其需要懂得美術館、博物館運作以及教育理念、方式的專業工作者。“中國美術館暑期所開展的跨界夏令營雖然隻有4場,但涉及的相關工作人員有二三十人,而我們公共教育部隻有7人。由於人力匱乏,美術館能夠提供的公教活動數量還遠遠滿足不了社會需求。”龐桂馨說。
走出去 引進來
館校合作日漸緊密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美術館開始與中小學合作開展公共教育,美術館充足的藝術資源、良好的藝術氛圍成為學校課外藝術教育的補充。在採訪中,有館長提議應該將參觀美術館活動納入中小學包括幼兒園每學期的美術教育課程。如此,美術館在少兒美育中所起到的作用會得到質的提升。
記者從中國美術館公共教育部了解到,該館近兩年與中小學合作較多,如其知名的“藝術的聖殿 文明的傳遞”主題活動,讓孩子們了解中外一流的美術殿堂,了解中國美術館的歷史沿革、藏品特點及進行藏品賞析等,同時還著重培養孩子們走進博物館、美術館的禮儀。該館還針對北京市中小學美術教師開展了深挖美術館教育資源的觀摩課、示范課及研討活動,希望通過老師把更多藝術知識理念傳遞給孩子們。
除了組織看展、臨摹和學習,主動出擊和“走出去”也使很多美術館更接地氣。浙江美術館2014年增設的品牌項目“藝游鄉裡”推出了“藝術教室”系列項目,他們深入鄉村小學,不僅對美術教室進行主題改造,並帶去優質的教學課程和美術書籍。2015年,其推出的“重返鄉村的視野:鄉村藝術公開課”特別計劃,通過尋訪來自10個藝術門類的50位浙江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並招募高校藝術專業研究生、博士生作為實習策劃,與傳承人共同開發公開課課件,在20家浙江鄉村文化禮堂開設了一系列針對當地青少年的藝術公開課,並開展“利用鄉村文化禮堂推廣特色美術教育活動的可行性”報告調研,為進一步開展鄉村藝術教育提供有力參考。莞城美術館也已連續兩年借助東莞是韶關對口幫扶城市這一機會,通過“藝術夏令營”活動將優秀的展覽和優質的美術資源送到韶關、南雄的3所山區小學。通過“莞韶牽手繪夢想”這一主題,帶領東莞的小學生進入韶關山區小學,為貧困山區學校帶去藏書票美術課、藏書票制作體驗課等,兩地學生一起上美術課的活動效果突出,受到兩地師生和市民的高度好評。
除此之外,美術館也開始專門為學生策劃展覽以調動他們的熱情。如武漢美術館的“萌芽兒童美術作品展”,至今已舉辦七屆,征稿范圍擴大到了全國。石家庄美術館也聯合石家庄市教育局共同舉辦了“童夢童畫——石家庄市青少年兒童美術作品展”,征集3至18歲青少年兒童原創的繪畫、書法篆刻、設計、立體造型(雕塑、手工)等形式的美術作品,吸引了近萬家單位及家庭參與,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美術館的公共教育應成為青少年接受文化傳統和藝術熏陶的有效手段,成為與學校美術教育相輔相成的重要內容。美術館應該與中小學建立長效的美育機制,與學校共同推進學生的美育工作。一方面,美術館要重視與學校老師、學生家長之間的溝通與聯系,促成美術館與學校、美術館與家庭、學校與家庭之間美術教育鏈的形成,並從青少年的特性出發,從美術館的環境出發,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培養學生的美術興趣。另一方面,作為美術館的公共教育人員,不僅要有扎實的美術知識、美術館知識,同時也要特別注重對青少年教育、青少年心理的研究和探討。”常熟美術館館長吳文雄說。
廈門中華兒女美術館公共教育部主任羅鴻泰認為,美術館要結合學校美術教育的需求,創新探索美術教的實驗性與多元化,為中小學生美術教育的新方向做出創造性嘗試,“在形式上拓展美術教育的新空間,在內容上突破以往美術教育的概念與范疇”。
發揮優勢 聯合高校
中小美術館探尋發展之路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目前中小城市的美術館在人力、教師資源、宣傳影響等方面與運作成熟的大館仍有不少差距,其公教活動從理念到內容形式均有向一線城市美術館學習的地方,但也蘊含著巨大潛力。“中小城市的美術館規模有限,在管理和運行上更為靈活多變,可以通過自身地域的特色來構建本館的公教活動,讓人們能夠切身感受到本城市的歷史和未來發展。”龍建忠說。
常熟美術館是縣級美術館,館長吳文雄表示:“美術館公共教育的規劃和實施需要從中小型城市的實際出發,對目標人群的結構特性、美術資源的優勢劣勢、公教手段的類型特點乃至項目的地域特色等都要進行更深入地研究和挖掘,從而找到一套適合自身的可持續發展路徑。”大連中山美術館副館長程亮同樣認為,中小美術館必須要放開眼界和思路,多向大館學習,但不應盲目模仿,而是要結合自身特色、能力及優勢,有的放矢。
面對公教活動缺乏教師資源的現狀,多家美術館負責人均提到了與高校合作共贏的辦法。“武漢美術館和武漢市各大高校聯系緊密,雙方的資源可以優勢互補。美術館的公共教育活動,無論是臨摹、手工,還是單純的講座宣傳都需要相關人才,而這類人才資源目前還比較缺乏。和高校合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緩解和補充美術館在這方面的不足。”武漢美術館教育推廣部藍天介紹,美術館自己培養數量眾多的講師是不現實的,美術館和高校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美術館為高校提供優質的展覽及藝術實踐機會,而高校可為美術館提供豐富的教師資源,可謂一舉兩得。據龍建忠介紹,桂林美術館也與桂林三所高校簽訂了培訓基地協議,深入山區、老少邊窮地區進行成人藝術培訓,定期在館內或館外舉辦公益教學講座。
龐桂馨建議,地方美術館也應積極深挖藏品資源,以藏品為依托策劃活動。無論城市大小,其所處的地緣一定有其自身的特色和方向,不要盲目做一些泛泛的宣傳活動。每個館、每個地域都有自己的藝術資源鏈,自然會形成不同風格。除此之外,美術館的藝術家資源是一個獨特優勢,可以讓地方藝術家參與到公共教育活動中,舉辦如“藝術家教我來創作”“藝術家帶你看展覽”等相關活動。
江蘇省美術館副館長金田建議,大城市的藝術資源豐富,美術教育機構、人才資源集中,可以發揮帶動作用,到基層做一些比較專業的講座與巡展,也在某種程度上彌補了地方美術館資源不足的問題。而地方美術館應更多地開展一些群眾性的美術普及活動,盡可能把公眾吸引進美術館。公共教育提升的前提是美術館有足夠優秀的資源、有好的展覽,能增強美術館在社會上的影響力,才能吸引更多的人主動到美術館來,這才是公共教育能夠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性前提。(本報記者 高素娜 實習生 王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