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意油畫:會是下一個熱點嗎?

2016年09月08日10:58  來源:南方日報
 

  摘要:發展 油畫的寫意性可能是下一個熱點 攝影技術出現后,傳統的繪畫藝術面臨著來自圖像的挑戰,同時圖像也為繪畫在創作方式和創作觀念上帶來了改變的契機。油畫的發展也經歷了沖擊和變革,油畫家 開始通過寫意等方式來實現突圍,從反意識的層面發展出現了像梵高、高更等寫意派的畫家。隨后,當代繪畫的創作觀念更加多地轉向對…

  發展

  油畫的寫意性可能是下一個熱點

  攝影技術出現后,傳統的繪畫藝術面臨著來自圖像的挑戰,同時圖像也為繪畫在創作方式和創作觀念上帶來了改變的契機。油畫的發展也經歷了沖擊和變革,油畫 家開始通過寫意等方式來實現突圍,從反意識的層面發展出現了像梵高、高更等寫意派的畫家。隨后,當代繪畫的創作觀念更加多地轉向對圖像的利用。

  而在中國,油畫作為外來的畫種,自明朝初期傳入以來,卻呈現和西方完全不同的情況。當西方慢慢放棄油畫的時候,中國開始流行,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油畫在上海的官太太、留洋的學生中間風靡,稱為上流社會消遣、娛樂的方式。

  新中國成立之后,油畫、交響樂等藝術形式開始盛行,慢慢成為國家的主流藝術。而到了上世紀80年代,中國油畫出現了劃時代的變革,西方現代繪畫成為中國 藝術家更新觀念、改變藝術風格借鑒的對象。吳楊波從受眾的角度向記者解釋道:“上世紀80年代,富裕起來的市民對於油畫的關注度逐漸升溫,他們將油畫視為 一種高層次的精神和審美的享受。”

  進入當下,油畫相比以往面臨著更為復雜的文化環境,寫意油畫這一融合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繪畫形式大受追捧。一時間涌現了無數跟風的畫作,更是因為“寫意”這一“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獨特的表現方式,出現了很多濫竽充數的作品。

  問題

  廣東油畫需要突破圖像時代的迷思

  廣東在中國油畫版圖上佔據著重要地位,其群眾基礎和人才基礎兩方面都可以和北京媲美。在油畫熱逐漸消退的過程中,北京通過政府的扶持,創作一些歷史題材的畫來維持熱度。杭州通過和文人的情懷來結合。廣東則強調社會和藝術的結合。

  廣東是一個足夠溫和與包容的地方,在油畫方面也是如此,但因此也缺乏了旗幟鮮明的特征。很多藝術家繪畫的手段和方式,達到了攝影的效果和觀念,畫面逼真,精致入微。但又會過多地局限於技術,追求畫面的“現實性”,而忽略圖像本身所要傳達的思想與聲音。

  “雖然油畫現在面臨巨大的危機,但是很有可能不知道哪一天就突然火起來了。不過最終還是會退守到精英階層變成人們去把玩的一種藝術形式。”吳楊波對記者說。

  藝術的高雅之處在於有它的局限性,並不是大眾的藝術。而這也恰好符合了大眾的心理,要知道人們都有一種向上看的心態,如果一味的降低標准來迎合大眾,反而會適得其反,而這也就是“附庸風雅”的邏輯。當然受眾也不要被“小富即安”的思想困住,停滯不前。

  在孟京輝之后,戲劇開始有了新的可能性。從畢加索設計舞台開始,就實現了油畫向視覺方式的跨界轉變。“油畫作為一種空間藝術,未來開始嘗試與其他藝術相結合,通過視覺思維去運作,開辟一條新的道路,現在很多的創意園都在走這樣的路子。”吳楊波表示。

  未來

  油畫的未來在於“深度”

  “現在有很多青年畫家的油畫作品都很優秀,我知道這是一種新的力量,但這種新的力量是什麼,我說不清楚。但在新時代有一種焦慮,即如何去說服別人,讓別人相信作在畫布上的一件作品是有價值的。”吳楊波教授也向記者表達了他的疑慮。

  在現階段大眾對於油畫藝術的認知度、接受度都比較低,很多人無法靜下心來到美術館認真地看一幅畫,欣賞一幅作品。但是,在吳楊波看來,在這個時代,重要的不是一件事情的強度,更不是它的廣度,而是在於它的深度。

  “馬奈因為左拉而被大眾所熟知,畢加索將沃拉爾作為知己,這些都說明了推廣的重要性。視覺藝術本身離大眾比較遠,不容易理解,需要有中介去對他進行二次 創作。從某種程度上講,傳播者和研究者是想通過自媒體、紙媒等等媒介去傳達一種聲音,去營造一種氛圍,進行適當的輿論引導,提高受眾關注度,這樣大家才能 慢慢融入去接受。”吳楊波說。

  當然,媒介的傳播並不是簡單地嘩眾取寵,而是用一種全新的、易接受的方式向大家普及關於藝術的知識。

  說到廣東油畫的前景時,吳楊波還是比較樂觀。他認為很多買畫的人不再僅僅是懷揣著藝術投資的目的,更多的是出於其生活中的審美需要和精神訴求的表達。他 也一再表示要注重培養觀眾對於藝術的鑒賞力。要知道傳播並不僅僅是單純的口號,而是需要專家通過通俗易懂的語言去普及,去讓大家理解。“當然這一切都建立 在受眾已經有了一定的文化知識,生活經驗和人生閱歷等等。隨著人們視野的不斷拓寬,對於藝術的理解也會很不一樣。”

(責編:董子龍、魯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