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焱之
仇焱之(1910—1980)生於江蘇揚州,13歲那年被送往上海學習,師從古董商朱鶴亭。20歲時便已學有所長,開始了自己的小型收藏,並從事古董買賣以磨煉眼力。仇焱之買東西時牢記三點:東西的稀有性——越少越好﹔裝飾性——必須合乎當時的時代標准,沒有一點存疑之處﹔品相——盡可能完好無損。有一次,朱塞佩前去拜訪仇焱之俯瞰日內瓦湖的府邸。到了那裡,仇氏飛快地拉開一個抽屜,隻見裡面放著至少10件精美絕倫的官窯和哥窯瓷器。朱塞佩不知道,仇氏之前已在裡面混入了一件18世紀的仿品。朱塞佩回憶說,自己是靠運氣才發現那件清代的仿品。經過這次多少有些令人膽怯的測試,朱塞佩從仇氏那裡學到了宋官窯和清仿之間的區別。朱塞佩回憶仇氏來逛畫廊時自己惶恐不安的心情:試問你能給一個什麼都有的藏家展示什麼呢?
玫茵堂
玫茵堂收藏由眼光敏銳的兩兄弟建立,兩兄弟商定,他們的收藏不能互相重復,一位主要收藏新石器時期至元代的陶瓷,另一位則收藏從元代一直延續到19世紀的器物。經由朱塞佩推薦,康蕊君開始為他們不斷增加的收藏撰寫圖錄。20多年之后,她完成了6卷具有極高學術價值且印刷精美、呈現其陶瓷收藏的圖錄。早在20世紀60和70年代,其中一位就已十分依賴仇焱之的指導。70年代之后,朱塞佩和兄弟兩人建立起密切的關系。他們經常光顧倫敦的畫廊,但他們從不一起出現。他們對中國藝術的熱情始終如一,總共在朱塞佩那裡購買了逾300件藏品,件件品質優越,都是為了使現有收藏錦上添花而購。
本文節選自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的《中國藝術品經眼錄:埃斯卡納齊的回憶》,朱塞佩·埃斯卡納齊(Giuseppe Eskenazi)著,薛好佩(Hajni Elias)整理,劉昊、歐陽碧晴、戰蓓蓓譯。
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