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中國文物網訊 (編輯 張艷)對於“瓷器”(china)和“中國”(China)這兩個名詞的由來,眾說紛紜,其中就有一部分人認為“china”來源於“昌南”的音譯。據景德鎮市級非遺項目“景德鎮民間故事”代表性傳承人鄧濱介紹,“新平冶陶,始於漢世”,景德鎮原名新平鎮,后更名昌南鎮,宋景德年間改名為景德鎮,一直延用至今。在世界各地人的眼裡,景德鎮代表著瓷器,也代表著中國。“china”一詞就來源於“昌南”,外國人把“昌南”作為“瓷器”(china)和生產瓷器的“中國”(China)的代稱。
但不論哪種說法都改變不了中國制造的瓷器在海外深受歡迎這一歷史事實,外國人因中國制造的瓷器而對中國有了一定的認識,“瓷國”一度為中國的代稱,中國也因瓷器而名揚海外。中國的制瓷技術比國外領先一千多年,直到18世紀法國派遣傳教士來到中國景德鎮后才改變這一情況。
可能不少人會有這樣的疑問,景德鎮既不是軍事機密的存放地,也不是軍港要塞,為何會引起間諜的注意?鄧濱稱,正是300多年前,潛藏進中國瓷都景德鎮的一個西方“間諜”,雖然沒有當代人司空見慣的間諜道具,卻仍然竊取了當時最頂尖的秘密。
關於這個瓷器“間諜”的事兒,鄧濱稱,這一切都要從景德鎮的瓷器流入西方社會說起。自17世紀中國瓷器傳入歐洲以后,引起了西方社會的轟動,不僅上流社會將使用瓷器引以為榮,普通民眾中也視為時髦。正如英國著名外交官馬嘎爾尼1792年在其日記中所寫的那樣:“整個歐洲都對中國著了迷。”有了這樣的群眾基礎和需要,自然有不少西方人想得到景德鎮制瓷的核心技術。然而幾乎整個18世紀,真正瓷器制作工序仍然是一個嚴守的秘密,當時歐洲人仍在苦苦地尋覓著瓷器制造的秘密。正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法國教會所派遣的傳教士昂特雷科萊(漢名殷宏緒)帶著艱巨的任務,來到了景德鎮。
昂特雷科萊在景德鎮居住了長達七年之久。為了打探瓷器的秘密,他幾乎走遍了景德鎮的每一個作坊。從原料初選到加工成泥,一直到打坯成型鍛燒出窯,他對每一個環節都十分熟悉,也逐步弄清了景德鎮制瓷的許多秘密。昂特雷科萊將景德鎮及景德鎮制瓷的有關情況寫成《中國陶瓷見聞錄》及《中國陶瓷見聞錄補遺》並在國外發表,在當時的歐洲引起了極大轟動。
長久以來,窺視景德鎮制瓷技藝已久的歐洲人終於得到了這個夢寐以求的秘密。經過一番周折和摸索,法國終於在18世紀中葉成功燒造出了真正的硬質瓷器。隨后,英國、瑞典、荷蘭都在模仿中國制瓷技法方面獲得成功。
雖然景德鎮制瓷的秘密被昂特雷科萊偷學走不少,但青花玲瓏瓷的核心制作工藝和原料配方卻為遭其“毒手”,景德鎮一直保持著青花玲瓏瓷原產地這一核心地位。
玲瓏瓷深得日本人喜愛。日本對青花玲瓏瓷的秘密也覬覷已久,派過很多工業間諜前來學習玲瓏瓷的制作工藝及原料配制秘方,但均未成功。鄧濱介紹,青花玲瓏瓷的原產地一直在景德鎮,至今玲瓏瓷這一配方都沒被復制,國家保密配方,其他地方都是買料再進行加工。
鄧濱
鄧濱,1967年生於世界聞名的瓷都——景德鎮,2010年被評為景德鎮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景德鎮民間故事”代表性傳承人、景德鎮市第6次文代會代表、景德鎮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鄧濱的祖先是在明朝中期從撫州東鄉移民到景德鎮的,景德鎮的鄧家弄就是以鄧家的祖上姓氏命名的,距今已有600百多年了。鄧濱傳承了祖輩們文化精髓,在《傳奇人物》《中國瓷都》《景德鎮日報》《景德鎮文藝》《景德鎮廣播電視報》發表了《景德鎮民間故事》,后又在《瓷都晚報 地產周刊》《瓷都晚報 生活周刊》《瓷都晚報 瓷器周刊》開設了《家居藝術》《鎮巴佬哇美食》和《鄧哥講故事》欄目深受讀者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