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專家祝勇走進金沙講壇揭秘乾隆和寧壽宮的故事
北京故宮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筑群。故宮共有宮殿、樓宇8000多座 (也有一說為9000座左右),目前對外開放的宮殿約佔一半左右。經歷了24位帝王的故宮,又有哪些鮮為人知的秘密呢?昨日,北京故宮博物院故宮學院研究所工作人員、作家、藝術學博士祝勇做客金沙講壇,和成都聽眾分享了那些與帝王有關的故宮往事。
乾隆花園
1776年建成,南北長160米,東西寬37米。
低調的奢華 以雙面刺繡做隔扇夾紗
故宮大小宮殿樓宇8000多座,每個地方都藏著歷史,藏著皇帝們的另一面,從哪裡開始說起呢?“康乾盛世”是最為大眾所熟悉的,講座中,祝勇將目光鎖定在乾隆花園(即:寧壽宮花園),從這裡開始講述了這位民間傳說中“多情皇帝”的另一面。
“乾隆在位時間60年,乾隆花園就是乾隆為自己打造的"退休"以后娛樂休閑的地方,也就是太上皇御用花園。”據介紹,乾隆花園於1776年建成,花園南北長160米,東西寬37米,西靠宮牆壁,東臨宮殿。園內前后劃分為四進院落,有亭、台、樓、閣等建筑20余座,蒼鬆翠柏,堆石玲瓏,曲徑通幽,將江南園林的精致靈秀與皇家宮殿的富麗華貴融為一體,步入其中便能感受到江南園林的雅致靈秀。祝勇說,乾隆花園盡管看著似乎不是非常奢華富麗,但每處細節都極其考究,絕對是"低調的奢華"。
祝勇說,乾隆花園的內檐裝修罩隔大框都是以紫檀為材料的,而這種材料,即使在古代,也是頗為昂貴的。另外,從一些細節上也可看出其低調的奢華。他講道,乾隆花園房屋隔扇的裝飾非常細致考究。“我們知道,為了美觀,宮殿隔扇中間有一層夾紗,再奢華點,可以是有著刺繡的夾紗。而乾隆花園的隔扇夾紗,使用的則是雙面刺繡。”另外,隔扇之下便是木雕,木雕裡還鑲嵌著乾隆最喜歡的新疆和田玉作裝飾。祝勇說,這些工藝極其細致和考究,以至於后來北京故宮在對宮殿進行修復時,面對這些工藝復雜精致的細節,難以找到可以勝任這些工作的工匠。
倦勤齋
位於乾隆花園的北端,面南向,北靠紅牆,東西共9間。
高調的雅致 用楠木做出逼真的竹林
“以前乾隆花園沒有向游客開放,后來才進行了部分開放。今天的游客,可以參觀到乾隆花園主要建筑的外觀。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花園最北端的 "倦勤齋"。”祝勇告訴聽眾們,在整個乾隆花園裡,倦勤齋從某種意義上,可以算是承載著乾隆的情懷和夢想的地方。在打造這座“退休”后的娛樂休閑之地的過程中,乾隆也不時親臨現場 “督工”,從中可見這座花園多多少少反映著乾隆的藝術審美與喜好。
所謂“倦勤”,便是說,60年來忙於政務的乾隆已經累了,這個倦勤齋則是承勒他自己個人愛好和夢想的地方。據介紹,倦勤齋深隱在一片“竹林”之中,而這片“竹林”則是動了一番腦筋才呈現出如今的雅致風貌。眾所周知,乾隆曾六下江南,在江南民間微服私訪之際,乾隆也對於竹所代表的君子氣節以及江南建筑的雅致之風極為推崇。如此愛竹的乾隆對負責修建花園的官員提出要求:他的倦勤齋裡必須要有一片竹林。“這可難壞了大伙兒。南方的竹子是無法在北京的氣候下存活的,而皇帝又必須要,怎麼辦呢?”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內務府的臣子想出了辦法,“用楠木做出竹林的模樣,然后在楠木上著色繪畫,甚至細到把竹節都畫上了。於是乎,這一片原本用楠木做出的"竹林"幾可亂真,晃眼看去,曲徑通幽的倦勤齋隱於一片竹林之中。”
小結
為退休生活而造的花園
乾隆一天都沒住過
1776年,乾隆花園建成。1795年,乾隆退位。按禮制和常理,乾隆應該會到他專門為退休生活而打造的乾隆花園裡去好好享受 “退休生活”了。結果並非如此,“實際上,自建成后,乾隆沒有在乾隆花園裡住過一天。”
祝勇說,乾隆退位“禪讓”后,仍放不下對權力的欲望,一直居住於大清帝國權力的中心——養心殿,直至他閉眼的那一天,才被抬出養心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