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藝術收藏>>最新資訊

聽樹發聲選良材而造彩鳳鳴岐琴

金葉

2015年02月25日09:01    來源:大洋網-廣州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聽樹發聲選良材而造彩鳳鳴岐琴

浙江省博物館館藏唐朝“彩鳳鳴岐”琴

  浙江省博物館館藏唐朝“彩鳳鳴岐”琴

  文、圖/廣州日報記者 金葉

  浙江省博物館館藏唐朝“彩鳳鳴岐”琴(見右圖),通長124.8厘米、額寬16.3厘米、肩寬18.8厘米、尾寬12.5厘米、厚5.4厘米。落霞式,造型古朴,典雅,背面有冰裂斷和小流水斷,美麗而別致。龍池上方有“彩鳳鳴岐”琴名,下為近代琴學大師楊宗稷的三段鑒藏贊美銘,龍池腹腔內有正楷“大唐開元二年雷威制”題刻。

  該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乃“中華第一制琴師”四川雷威所斫。傳說雷威常在北風呼嘯的大雪天,先把自己灌一通,酒酣時跑到深山老林,在狂風震樹之時,聽樹的發聲而選良材。“彩鳳鳴岐”七弦琴就是這麼造出來的。

  “彩鳳鳴岐”琴曾為清道光時定敏親王載銓所收藏。八國聯軍入侵后,此琴流落民間,后為民國琴學泰斗、著名古琴學家楊宗稷重金收購。此琴是楊宗稷“半百琴齋”中最珍愛的琴,楊宗稷將其著錄於《琴學叢書》中。他形容此琴聲音鬆透、音色全面、音柔韻長、圓潤細膩,余音清晰。“彩鳳鳴岐”琴在民國古琴界就有著超凡的地位,是琴界高人苦苦追尋的絕品。

  1933年,楊宗稷病逝。離世前,他將21張古琴售予其時的浙江政要徐桴。徐桴曾任黃埔軍校秘書及政治教官、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軍需署長等職。他在1949年去台灣前,將14張古琴留在了自己的私人花園——鎮海塔峙東?“塔峙圃”裡。

  3年后,十幾個農民用扁擔挑著徐桴所藏的14張古琴,送到了鎮海文化館。1953年,鎮海文化館又將包括“彩鳳鳴岐”在內的14張古琴移交給了浙江省博物館。

  “彩鳳鳴岐”琴雖歷經滄桑,卻仍能彈奏出悅耳動聽的琴曲。更讓人稱奇的是,音質仍極富感染力,在存世唐琴中實屬上乘,也恰好印証了楊宗稷對它的高度評價:“聲音絕佳”、“可謂鳳毛麟角矣”。

(責編:潘佳佳、魯婧)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