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中的延禧宮原來是從‘水族館’變成‘爛尾樓’的,未來計劃將其改造成外國文物館。”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8日在寧波召開的文化遺產可持續發展學術研討會上表示,此舉填補了中國沒有外國文物館的空白。
從故宮“水族館”到“爛尾樓”,這中間單霽翔講述了一個有趣的故事:故宮東六宮之一的延禧宮在清朝時常著火,幾次三番下來,末代皇帝煩了,就於此處修建養魚池。之后又在池上修建“靈沼軒”,俗稱“水晶宮”。
單霽翔說,恰逢彼時厚玻璃已進入紫禁城,將其鑲嵌在建筑上面,便能在室內看魚在室外游,相當於今天的水族館。但是到了1909年,因國庫空虛,水晶宮尚未完工就被迫停建,變成了“爛尾樓”。
“到了1931年,在它四周又建了一組中西合璧的庫房建筑,是故宮地庫建成之前最重要的一個收藏書畫的庫房。”單霽翔說,“這組中西合璧的院落在故宮建筑群裡略顯突兀。因此,我們計劃將其建成故宮的外國文物館,至此,中國將擁有自己的外國文物館。”
單霽翔還介紹,專門准備皇帝、皇后飲食的御膳房,擁有容納很多游客的庭院,又在展覽路線上,長期以來作為故宮的家具庫房。
“一些條案、頂箱櫃在這裡保管。我們准備把它作為故宮博物院的家具博物館。”單霽翔說。(魏董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