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頤和園失蹤的佛頭--藝術收藏--人民網
人民網>>藝術收藏>>最新資訊

聚焦頤和園失蹤的佛頭

2013年08月01日08:05    來源:新華網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聚焦頤和園失蹤的佛頭

  ==文物保護刻不容緩 引導全社會形成保護文化遺產的合力==

  ■事件起因:

  網站發“佛頭被斬首”新聞

  7月28日,某網站首頁發出一條名為《北京頤和園佛香閣部分佛頭被“斬首”》的新聞,並配發了一組照片。其中一張是一個琉璃佛像的特寫,佛身呈黃色,雕刻細致,衣褶清晰可見,胸前戴著佛珠粒粒可數,手捧藍綠色寶瓶。但是,佛頭已不見,留下了一塊灰色的印記。

  新聞一出,引起廣泛關注,各大網站和微博網友紛紛轉發評論,有網友懷疑佛像受損是遭人“斬首”。

  ■第一回應:

  頤和園回應“佛頭被斬首”:損毀於八國聯軍入侵

  頤和園管理處29日19時36分在其官方微博上迅速作出回應,稱佛香閣外牆佛像部分佛頭並非毀於近期,實際為1900年被八國聯軍“斬首”,

  同時,頤和園管理處表示,受損佛頭是在頤和園智慧海牆外壁,而非佛香閣。

  納入重點監控 近期未發現有人為破壞

  “近期沒有發現人為破壞,造成佛頭損毀。”頤和園工作人員表示,公園一直將其納入重點監控范圍,定期巡視修補。目前,智慧海牆外壁琉璃佛龕所鑲嵌琉璃小佛有兩種保護情況,一種是佛龕此前被損毀嚴重,已經難以復原,另一種是佛龕保存得相對較好,在這個基礎上重新添配了佛頭。

  ■脫落原因:

  佛頭脫落緣於冷熱膨脹不均 系修補后脫落

  新中國成立后,管理處曾對佛頭進行過粘補添配,1982年和2006年進行過兩次較大規模琉璃佛頭定制和添補。但由於原琉璃佛龕年代久遠、胎體酥鬆,新添佛頭與原琉璃佛龕遇冷熱膨脹不均,有脫落現象。脫落現象,此前就有發生。

  “在乾隆年間建造智慧海牆外壁佛龕時,由於燒制技術所限,佛頭就是單獨的一個部件。”管理處工作人員介紹,佛頭在添配時,還是採用的傳統黏合劑,避免可能對文物產生的傷害。文物修繕有一定的規律,何時修復、如何修復需要文物部門和文物專家來決定,“頤和園對文物的保護,獲得了世界文化遺產組織的認可”。

  ■修復進展:

  頤和園回應“佛頭脫落”:三個月可修復

  頤和園管理處29日回應稱,這些佛像一直受到頤和園管理處的重點監控,工作人員會定期巡視修補。脫落的佛頭已經被找到,但由於墜落后破損嚴重,已不具有回粘的意義。頤和園管理處已依照原樣定制新佛頭,三個月內即可完全修復。

  ■資料

  智慧海和千余尊琉璃佛

  智慧海是北京頤和園的萬壽山頂最高處的一座宗教建筑,始建於乾隆年間,雖極像木結構,但是一座完全由磚石砌成的無梁佛殿。建筑外層全部用精美的黃、綠兩色琉璃瓦裝飾,上部用少量紫色、藍色的琉璃瓦蓋頂,整座建筑顯得色彩鮮艷,富麗堂皇。尤以嵌於殿外壁面的千余尊琉璃佛更富特色。“智慧海”一詞為佛教用語,本意是贊揚佛的智慧如海,佛法無邊。

  據2011年底發布的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最新數據,我國共登記不可移動文物766722處,其中:新發現登記不可移動文物536001處。

  目前,我國已擁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世界遺產45處,其中世界文化遺產31處。國務院已批復公布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共計4295處。此外,我國還有博物館3020座,國有博物館收藏文物2864多萬件(套)。

  記者從國家文物局獲悉,經國務院批准,2012年10月至2016年12月,我國將開展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國有可移動文物總量預計還將大幅增加。

  總體看,文物安全形勢嚴峻的局面仍未得到根本性改變,珍貴文物保存保管條件差的現象依然存在。

  管好用好文保經費 把有限的錢花在刀刃上

  近日,財政部、國家文物局對原《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專項補助經費使用管理辦法》和《大遺址保護專項經費管理辦法》進行合並和修改,頒布了《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專項補助資金管理辦法》。

  財政部教科文司有關負責人指出,面對日益增多的文物保護資金需求,如何規范專項資金管理,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成為當務之急。

  這位負責人指出,針對中央財政文物保護資金專項多頭設置、資金分散、總額不足等問題,自2012年起,中央財政將現有的“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專項補助經費”“大遺址保護專項經費”“紅色旅游專項資金”“西藏文物保護專項資金”等多個文保專項轉移支付項目合並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專項資金”。

  構建多元化投入機制 讓全社會形成保護文化遺產的合力

  “當前文保資金投入機制依然單一,一塊是政府投入,一塊是私人業主自籌。”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顧玉才建議,應建立文物保護和利用的多元化投入機制,發揮財政資金“以小帶大”的撬動作用,引導全社會資金形成保護文化遺產的合力。

  要引導社會資金投入,必須在文物利用上給予支持,從而調動社會投資者的積極性。在這方面,新修訂的管理辦法有所突破。

  北京年投10億元修繕文物

  2012年以來實施的首都“百項文物保護修繕工程”,截至目前已啟動84項,涉及文物保護單位120處,其中已竣工29項,修繕面積達到9.2萬平方米。自去年起,北京市決定“十二五”期間每年投入的文物修繕專項經費,增加到10億元,文物保護資金投入達到空前水平。

(責編:孫石磊、張卉)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