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國博物館上課--藝術收藏--人民網
人民網>>藝術收藏>>滾動新聞

在德國博物館上課

2013年06月28日08:26    來源:新民晚報    手機看新聞

  去年暑假的一天,我和20多個中國小作家——年齡從9歲到14歲的中小學生,去參觀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自然科學技術博物館——德意志科學技術博物館。

  這座博物館位於德國慕尼黑市郊多瑙河支流黑河的一個小島上,已有80多年的歷史,如今的展出面積達5萬平方米,參觀路線竟長達16公裡……這裡展出的項目有:航海、航空、核能、通訊、動力、電力、鐵路、公路、物理、礦物資源和採礦等共計64個門類的展館。倘若要每個展館仔細地參觀一遍,至少得花72小時。可是我們隻有2個半小時的參觀時間!我看看表對學生們說:“今天就讓我們先‘入地’后‘上天’參觀,如何?”

  走下“採礦”館,沿著昏黃礦燈照明的長長隧道,我們東彎西繞作蛇行狀潛行,穿行了約十多分鐘來到了19世紀德國採礦工人的工作區:運輸車,鐵鍬,甚至當時工人們在煤井下吃的黑面包……都原汁原味呈現在觀眾眼前。然后,從最底層“19世紀”礦區一級一級爬到“20世紀”礦區,最后是當代21世紀的礦區,隨著時代變遷,坑道是越來越寬,採礦設備也從完全靠人力採集到動力採集,現在已發展到機器人替代工人自動採集……

  不要說十幾歲的小學生,就連我們這些見多識廣的成年人,也是頭一次體驗地下礦井陰森神秘的氛圍。

  從地下礦物館來到了有三層樓那般高的航空航天館,孩子們眼睛更顯得好奇了:在這個有800多平方米的陳列大廳裡,觀眾可以看到1942年制成的世界上第一個大型彈道導彈的推進器A-4,還有希特勒統治年代制造的V2飛彈,更有當代巨型噴氣客機實體舷艙的展品……德國講解員自豪地說,這個展館每年要接待國內外觀眾約180萬人次,其中一半觀眾是中小學生……這時,我閃過一個想法:現在中國一部分百姓富裕了,寒暑假家長帶孩子出國的人數每年遞增,如果能有意識地安排孩子參觀國外世界一流的科技館、博物館、美術館等特色場館,將給孩子們補上一堂國內無法體驗的寶貴的課,這些含金量頗高的課既生動又直觀,倘若不是親臨其境,是難以讓孩子們在心靈上有所震撼、有所領悟的。

  就在即將告別德意志博物館走出大門口之際,一個小學生又提出一個疑問:這裡不是科技館嗎,怎麼正廳門口卻矗立著詩人歌德的雕像呢?導游把提問的小學生,引導到雕像旁的解說牌旁,上面用德語寫著這樣一行文字:歌德生前聲稱,“如他去世以后,若干年后人們還稱他是個詩人,倒不如說他是德國自然科學家更准確。”原來青年時代的歌德曾在科學領域,如光學、生物學方面都有重要的建樹,只是由於他后來的詩名太大,掩蓋了他在科學史上的地位……

  想不到,臨別之際,歌德的雕像還給我們補上了一堂人文歷史課。(唐小峰)

(責編:赫英海、魯婧)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