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湖北省老河口木版年畫惟一的國家級非遺傳承人、85歲的陳義文,因患嚴重肺氣腫病,住進了老河口市第一醫院。
近日,中新社記者赴老河口採訪。在醫院呼吸內科8號病床上,記者見到了表達困難的陳義文。“老頭昨晚在醫院裡喊氣堵得慌,很難受。”陳義文老伴說。
“老河口木版年畫的傳承重任,現在可都壓在了老人的身上。”專程趕到醫院看望的老河口非遺保護中心副主任朱接雲不安地說道。
老河口木版年畫興盛於清乾隆至光緒年間。陳義文老人是近代老河口木版年畫興衰的歷史見証者。
新中國成立前,老河口印制木版年畫的作坊還有劉源盛、德茂公、和順成等10多家,木版年畫遠銷陝西、河南、四川等地。老河口成為鄂西北、豫西南木版年畫的制作基地。
14歲時,陳義文跟著父親制作木版年畫,后又輾轉到陝西和河南等地學藝。新中國成立初期,他回到老河口當了一名刻字社的職工。
陳義文的木版年畫創作沿用古法手工,創作中結合浪漫主義手法,不受自然現象約束,形成了獨特的老河口木版年畫風格。他的作品屢屢在國內外獲獎,當地有“北有楊柳青,南有陳義文”的說法。
然而,曾經繁盛的老河口木版年畫卻在“文革”期間遭受到了毀滅性打擊,藝人們紛紛改行或轉行,惟有陳義文堅持了下來。由於創作木版年畫具有“高風險”,陳義文的兒子沒有繼承這門手藝。
“‘文革’時,爺爺創作的年畫雕板都被燒毀了,后來爺爺常在夜深時,悄悄進行木版年畫創作。”陳義文的孫子陳洪斌說。
為了生計,35歲的陳洪斌曾在深圳打工,老河口文體局官員專程去深圳說服了陳洪斌,回來跟爺爺學木版年畫的制作。
“我隻學到爺爺的一些皮毛,離傳承的水平還差很遠。”陳洪斌有些?腆地說。
2011年,老河口木版年畫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作為老河口木版年畫的代表人物,陳義文也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陳義文家坐落在400米深的“陳義文小巷”中,青磚綠瓦,幽靜中透著古朴。老人的小院中有一株拳頭粗的木瓜樹,枝椏伸到了三樓老人工作室窗下。
記者在老人的工作室看到,案桌上老人用了幾十年的拳刀、彎鑿、扁鑿、方形榔頭等工具,蒙上了一層薄薄的灰。
在工作室另一角,老人的100多幅年畫雕版陳列其間,內容大多是戲曲中的人物,如《楊家將》、《關公》、《岳飛》、《鐘馗》等﹔也有許多表現社會風情的雕板,如《百壽圖》、《麒麟送子》、《一團和氣》、《老鼠娶親》等,構圖生動而有趣。
“老人技藝隻‘傳內不傳外’,給推廣和傳承木版年畫造成困難,老河口木版年畫不能在我們手中失傳。”老河口市文體局局長馮雨頗為憂慮地說。馮雨表示,“老河口木版年畫是瑰寶,我們不但要努力傳承,而且還將多渠道開發市場,讓它產生經濟和社會效益。”(作者 曹旭峰 艾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