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草書)言恭達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氣貫九天,雅正是高﹔風清萬裡,守清為芳。
(草書) 言恭達
漢字是書法創作的土壤,同時也是書法播撒的種子。真正的書法大家,能賦予其生命,甚至把其變成火種燃燒,變成山林成長。也因此,中國書法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在真草隸篆行五體書法中,草書以其連綿的筆勢,最為抒情、最為寫意。草意無窮,氣勢無窮。幾千年來,中國書法史上出現了二王、張芝、張旭、懷素、黃庭堅、王鐸,包括當代的林散之等一些草書大家。今日愛草書者、習草書者也不在少數。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言恭達便以其獨特的大草獨步當今書壇。
言恭達的書法之美,不僅是筆法、規模和氣勢上的審美,還具有一種格調上的清雅華美。懷素《自敘帖》、黃庭堅《諸上座帖》、王鐸《草書杜甫詩卷》、林散之《李白草書歌行》等都是長卷,都是書家代表作,並成為書家草書風格的標識。它們都呈現出獨特的審美取向,這種取向又首先是篇幅長、字數多、線條多、墨色逶迤綿延的結果。有人說中國書法自進入展廳時代,出現了大尺幅作品,便因為“大”而無法完成書法本體技藝層面上的任務。其實不然。新時代,我們更應當有像敦煌壁畫那樣照耀千古的集合作品,有具有魏晉風骨的巨型碑刻。我們所處的時代,工具、創作環境、展出場地、收藏等都有良好的保障和條件,為什麼不可以出現鴻篇巨制的書法作品?大而精深,能將恢宏的豪氣與清暢的逸氣結合起來,在充實中求靈透,於嫻靜裡把握節奏,捕捉感覺中朦朧而又微妙的深層意象。
言恭達創作的長卷,包括早些時候的《唐詩宋詞長卷》,還有一些豎式條屏的大草作品,都體現了這種歷史傳承的大美氣象。他的這些作品大氣磅礡,豪放自如。長卷的形式,賦予作品更強的綿延感。緩緩展開的空間裡,他從容揮洒,文氣溢滿字裡行間,豪氣亦隱藏其中。比如作品《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一些地方集中用濃墨和線條寫出整體氣象和氣勢,而其他部分則用枯墨,或者處理為虛的部分,從而使長卷整體節奏有致,虛實相生。
言恭達在大草創作技藝上還呈現一種獨創性。他曾借用傅抱石所說的“大膽落筆,細心收拾”來形容自己對於大草作品的處理。他的作品在理性把握全局的同時,較好地處理了局部。幾部長卷中點線飛動,筆法變幻莫測。除整體造虛寫意、動中寓靜、虛靈清逸外,局部的虛實、疾澀、大小、長短、方圓、輕重、濃淡、潤渴、奇正等,通篇達到了統一協調。筆法上,言恭達融大篆於大草之中,將清人長鋒羊毫作篆隸的“裹鋒”之法運用於大草,避免了筆鋒散、倒、癱之病,既能保持中鋒用筆,同時因為長鋒羊毫蓄墨多,在宣紙上吃墨深,助生出高質量的點劃。
言恭達的草書還呈現出古今終極之尚。為揮洒出一種氛圍和情愫,古今許多書法家往往在草書中時時夾入一些行書。言恭達創作時不採用此法,他特別追求線條和草書的純正性,在字的使用上讓文字進一步規范到二王、懷素、黃庭堅系列,指向草書的簡潔審美。同時,他也把筆法統一到這一系列。為了傳達草書的節奏,他依靠字的輕盈厚重、字勢欹側,使有些字勢、字質如飛鴻之狀,有些字質如大朵雪花,寫出了大草的情緒和效果。
他的五部長卷除《世紀脊梁——推動百年中國歷史進程人物詩抄》、《時代抒懷——言恭達自作詩書大草長卷》外,其余三部幾乎全部文字都是白話文,比如“奧林匹克之父”顧拜旦於1912年發表的散文詩《體育頌》。白話文的現代敘事方式以及現代文字的串聯方式,要用書法的形式書寫成古代詩文的傳統樣式,困難是極大的。但言恭達創下了白話文大草長卷的新篇章,讓人看到了書法在古文與白話文之間也可以穿越自如,這無疑具有獨特的現實意義。其現實意義還體現在,《時代抒懷——言恭達自作詩書大草長卷》中,他用草書和詩詞的傳統形式,表達了一位藝術家感恩時代、感知民生、感悟生活的真實情感。
大草的發展中,各書法大家或把握傳統漢字書寫的篆隸形式,或把筆法帶入快捷的書寫之中,以激情和力度把草書技法帶進縱橫氣象之內。他們或追求力度與取勢建構,左右盤旋﹔或解散大草章法,變橫向為縱向取勢,上下貫通,氣勢綿綿﹔或追求墨色變化,豐富藝術元素和線條節奏,言恭達對這些都承繼之。特別值得強調的是,他作品中那種線條的純粹性、整體筆墨構成的品質、整體布局構成的氣象,以及所帶來的藝術感受,是獨有的。正因如此,言恭達的大草,在當代大草創作中呈現出一種新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