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玩收藏誕生"新物種" 1.5毫米雕刻分十幾層--藝術收藏--人民網
人民網>>藝術收藏>>滾動新聞

文玩收藏誕生"新物種" 1.5毫米雕刻分十幾層

2013年06月13日08:52    來源:羊城晚報    手機看新聞

  在千年不腐的“帝王之木”金絲楠上做雕刻,而且是在僅有1.5毫米雕刻深度上雕刻出十幾層的圖案,會有怎樣的效果?中山五覺齋正在廣東省博物館舉行的“靜木清緣——金絲楠薄浮雕藝術展”,向大家展示了它奪得中國工藝美術界最高獎——“百花獎”金獎的魅力。

  在350年樹齡的金絲楠木上雕刻

  天然生就的織錦般的金黃絲光,正是金絲楠木區分於其他木料的最大特點,使其天生就具有一種優雅怡和、泊然端靜的貴氣。

  《金絲楠薄浮雕十二月令圖》是以郎世寧為乾隆皇帝創作的《清宮畫十二月令圖》為藍本,展現的是寒暑更替、四時往復的氣候變化和物象的交替。都取材於350年樹齡的老料金絲楠木。更為難得的是,這十二塊木板皆取自同一棵樹材,而且還沒疤結。

  這些現在以萬元為計價單位的金絲楠木,五覺齋主人鄭華星多年前是按噸收回來的,“多是建筑拆遷后回收的,也算是一種保護,否則當地人會當作柴火燒了”。而之所以選中金絲楠木作為薄浮雕的載體,“首先它有千年不腐的特性,最適合雕刻傳世佳作﹔其次它質密而溫和,適合精雕細刻﹔第三是其紋理很細膩,溫潤。加上精湛的薄浮雕工藝,使之呈現一種行雲流水般的雅致和靜穆清幽的審美意趣”。

  薄浮雕工藝“刀刀驚險”

  《金絲楠薄浮雕十二月令圖》主創盧小華是浙江東陽頗有名氣的薄浮雕技師,他告訴羊城晚報記者:“舊時的薄浮雕多見於富貴人家顯耀門庭的門板裝飾,像這樣雕刻出獨立藝術作品的還是首創。”很多人以為立體感十足的鏤空雕最難,實際上,在僅有的1.5毫米雕刻深度上雕刻出十幾層的圖案,薄浮雕所花的心血更多。

  談及創作過程,盧小華用“刀刀驚險”來形容,因為薄浮雕的雕刻深度實在太薄,容不得有一刀的差錯。一扇火柴盒大小的雕花窗戶,一名技師要雕上一個星期。而且《十二月令圖》的藍本是絹本工筆畫,轉換成薄浮雕語言又是一項技術難題。為此盧小華嘗試著將工筆技法與寫意技法相結合,並融入玉雕、根雕、竹雕等多種傳統雕刻工藝,遠山輕掃,屋宇隱約,同時根據木材的紋理加以巧雕,並在畫面布局上大膽增加上下留白,更添天高地廣、山長水遠的意韻。單在水紋的處理上,12幅薄浮雕就體現著12種不同的水紋。

  未來文玩收藏將有更大發掘空間

  在剛剛結束的北京瀚海春拍上,一組“春夏秋冬”金絲楠薄浮雕4條挂屏拍出了690萬元的價格。

  有專門收藏文玩類的玩家表示,在文玩類收藏領域,目前的收藏多偏向於傳統工藝和審美情趣的舊物,體現當代精湛工藝的高雅文玩並不多見。金絲楠薄浮雕的出現,也代表了未來的文玩收藏將有更大的發掘空間和價值。

  故事

  高薪請來薄浮雕技師

  “現在的工藝美術行業非常浮躁,大家掙破頭評大師,很多‘夫妻檔’都是老婆前店賣東西,大師后店忙趕貨,這樣的流水線生產怎麼有可能潛心出精品。我們團隊的很多師傅,在雕刻領域都已經有二三十年的經驗,完全具備了評選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的資格,但他們對這些虛名並不感興趣,甚至可以說不屑一顧。我一直給他們灌輸這麼一個理念,有這樣一個機會充分展現自己的技藝,創作世代相傳的作品,比花時間花精力去評獎更有意義。這樣的創作態度,我想應該得到社會更多的鼓勵和推崇。”鄭華星如是說。

  能夠讓這麼多雕刻大師拋棄功利潛心創作,這說起來還有一段故事:

  多年前鄭華星前往浙江東陽考察木雕技藝,在大街上遇見一位面容酷似六小齡童的精瘦小伙。他好奇地大叫一聲:“悟空!”兩人相視一笑,攀談起來,得知盧小華是當地頗有名氣的薄浮雕技師,鄭華星便執意要去看他的作品。爾后,二人相談甚歡,惺惺相惜。盧小華告訴鄭華星,他16歲開始學習薄浮雕技藝,20多年來,有一個久未實現的夢想,就是傾注自己的畢生所學雕刻十二月令圖。惜才的鄭華星當即允諾幫他完成這個夢想:“我給你提供后勤保障,每月6萬元工資,你想刻就刻,我不給你定指標下任務。”伯樂與千裡馬一拍即合。(許悅)

(責編:赫英海、魯婧)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