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北京保利拍賣行拍賣錢鍾書、楊絳以及他們的女兒錢瑗書信手稿一事,百歲老人楊絳的維權剛剛取得了實質性進展,拍賣行在輿論的壓力之下終於撤下了拍品。但是,此前由保利拍賣行公開展示的錢楊兩人致上海古籍出版社社長魏同賢的兩札書信,卻被魏同賢指為偽造。魏同賢向媒體發布的公開信表示,這兩件書信根本不是出自錢鍾書之手,同時楊絳與自己也從未有過通信。
魏同賢作為當事人,對這些信件的真假有足夠的發言權。面對當事人的聲明,保利拍賣行隻能“王顧左右而言他”,並且用拍賣行的行規來為自己的錯誤掩飾。但是,圍繞著錢楊書信手稿拍賣而發生的這起事件,它的波瀾迭起,已經生動地反映了拍賣市場的亂象,為了獲取高額利潤,拍賣行不僅夸大拍品價值,使其充滿泡沫,而且放棄了拍賣行的職責,對贗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導致整個拍賣市場誠信丟棄,亂象紛呈,已經嚴重影響了這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民眾參與到收藏市場,到拍賣行去拍下一兩件文物,既可作為收藏讓自己增加一點文化品味,也可作為一種投資,在將來升值以后賺些錢,成了很多人的愛好。但是,收藏所涉及的領域要求收藏者有很強的專業知識,而對於絕大多數的收藏者來說,他們在這方面的功力明顯不足,因此隻能寄希望於拍賣行。目前的收藏熱給了一些造假者以可乘之機,利用愛好者的弱點來進行坑蒙拐騙。這種事情在我國拍賣市場上已經出現過多次。如果拍賣行放棄自己的鑒偽職責,那就很容易給造假者提供詐騙的空間。
文物拍賣市場確實有拍品出門不認賬的行規,但是這不等於說拍賣行就可以放任造假,對於一些不難鑒別的委托拍品,拍賣行進行必要的鑒偽工作,這既是為了保護投資者的利益,也是為了維護拍賣市場的聲譽。像錢鍾書的書信,由於錢氏在中國文壇的大家地位和他的書法造詣,已經成為拍賣市場上受到追捧的珍品,錢鍾書去世並不久遠,楊絳老人還在世,拍賣行要鑒別一下這些信件的真偽並不是難事,但是由於拍賣行讓利欲蒙住了雙眼,他們放棄了這個必要的程序,在真相面前大丟其臉,隻能說是咎由自取。現在,作為這次事件當事者之一的魏同賢為了保護自己的名譽,要求保利拍賣行告知拍賣委托人信息,這個要求看似與拍賣的行規相沖突,但為了澄清迷霧,讓拍賣市場干淨一些,保利拍賣行有必要拿出自己的行動來。
拍賣作為一種經濟交易,同任何交易活動一樣,必須以誠信為原則,而不能借口行規來推脫誠信的責任。如果拍賣市場充滿贗品,投資者總是上當受騙,他們唯一的選擇隻能是離這個市場而去,到最后整個拍賣市場也一定會落個“門前冷落車馬稀”的可悲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