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文化精神的象征:戰國“人物龍鳳圖”帛畫--藝術收藏--人民網
人民網>>藝術收藏>>策劃>>國寶華光

楚文化精神的象征:戰國“人物龍鳳圖”帛畫

2013年06月06日17:1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戰國“人物龍鳳圖”帛畫,高31厘米,寬22.5厘米,平紋絹帛,

湖南省博物館藏

  1949年2月,湖南長沙陳家大山一座楚墓中,盜墓者挖出了一幅帛畫。隨后,這幅帛畫被湖南古董商蔡季襄收藏。新中國成立之初,蔡季襄將全部文物捐獻給國家,最負盛名的當屬這幅帛畫。

  這幅戰國時期的帛畫“人物龍鳳圖”,以線描設色方法繪制。圖中描繪了一位側身而立的女性,頭后挽有一垂髻,並系有飾物。她面向畫左,眉目清晰,平視前方,身著寬袖長袍,袍上繡有卷雲紋,長裙曳地,束腰,腰細而修長。雙手上抬至胸前的她,五指合掌,似做祈禱狀,神態虔敬。

  在人物的上前方,繪有一龍一鳳。鳳體大幾如人形,張喙引頸,雙足其一向前伸出、其一向后抬起,似做奔跑狀。龍形則呈“S”狀彎曲向上,似做升騰狀。龍鳳形態夭矯,富有極強的動感,似乎正向天空飛升,畫面呈現風發昂揚的勃勃生機。

  關於畫中所繪龍的形象,過去有過一些不同的看法。帛畫初發現時,由於左側龍足處破損,尚未能完全清理畫面污垢和進行科學處理前,畫面上的細部和線條模糊,顏色過黑,隻見右側之足,一度被認為是夔,該作品也曾定名為“人物夔鳳圖”。據此郭沫若先生認為夔是古代傳說中惡靈的象征物,鳳是善靈的象征,因此該畫的主題是夔鳳搏斗,女子祈求善靈戰勝惡靈,生命戰勝死亡,和平戰勝戰爭,故而將這幅畫的含義釋為善惡之爭,恭立的婦女正是在祈禱善靈的勝利。一直到上世紀70年代末,學術界均以郭沫若的解讀為准。也就是在這一時期,帛畫經過科學清洗修復后,現出了一些新的畫面內容。經過仔細辨認,龍的兩側各有一足,且尾巴向上呈卷曲狀。而且還新發現了人像腳下的彎月形物。現在業界普遍認為,這幅畫描繪的是一位墓主人對引導升天的祝禱,龍鳳之形寓示著死者隨龍鳳引導升天,這符合記載中楚人的喪葬習俗。

  春秋戰國,諸侯割據,思想空前活躍,文化藝術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質。因此,帛畫在中國古代藝術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這幅帛畫從用筆、用線的技法,人物特征的描繪到整體構圖,都反映出我國古代繪畫對形、神和豐富內涵的獨特表現。作為迄今為止我國發現的最早的帛畫之一,它為研究楚文化和古代繪畫提供了珍貴資料。

  該畫作以墨線勾描,線條有力,頓挫起伏富於節奏,黑白組合的藝術表現,使畫面具有一定的裝飾趣味。在人物的唇口和衣袖上,還可以看出施點過朱色的痕跡。以線為主的造型方式,和以寫意為主的藝術手法,說明戰國時期中國繪畫以線為主要造型手段的藝術特征已經明確形成。

  在構圖上,該作還省略了一切背景,隻著力表現三個形象:鳳鳥毛羽飛動,雙足騰躍,目光有神﹔龍身黑白相間,紋彩燦然﹔女子神態庄重,朱唇淡顏,與動態的龍鳳形成了對比。其中,鳳作為楚文化的標識,佔據了比龍更為廣闊的空間。鳳,所表現出來的叱?風雲的浩氣和奕奕神採,正是楚文化精神的絕妙象征。

(責編:張卉、董子龍)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