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工業化設備下的實木家具工藝--藝術收藏--人民網
人民網>>藝術收藏>>滾動新聞

現代工業化設備下的實木家具工藝

2013年05月31日08:31    來源:新京報    手機看新聞

在百強、曲美等品牌的實木家具工廠內,改良后的傳統工藝和現代工業化設備完美結合。 實習生 翟超 攝  

在百強、曲美等品牌的實木家具工廠內,改良后的傳統工藝和現代工業化設備完美結合。 (實習生 翟超 攝)

  對於了解傳統家具制作工藝的中國師傅而言,制作一件精美、結實的木制家具不是難事。而在當代社會,如何使用先進的設備,將傳統精湛工藝與現代化生活需求融合起來,既遵循傳統家具工藝之程序,又借助現代設備之力量,以精美、細致、統一、標准的家具形象,滿足現代人的生活需求,成為實木家具生產企業工藝競爭的重點。

  現代工藝更精細

  在手工“打”家具時代,一件家具或許就是一位師傅的代表作。從選料、鋸材到刨光、上釘、刷漆,幾乎全部手工完成。據百強家具設計經理張秘回憶:“那時工匠師傅就住在主人家裡‘打家具’,一‘打’就是將近一個月,主人提供料,師傅管加工。”在一件家具用十幾年的年代,結實耐用成為衡量家具的主要標准,即使某些地方有些瑕疵,隻要不影響使用都沒關系。

  發展到今天的實木家具,加工工藝與當年的流程相似,大致為開料、配料、加工、組裝、涂裝。而在現代工業化設備幫助下,每個程序衍生出多種精致細化的再加工程序。張秘介紹說,以開料配料為例,在手工制作家具時,工人根據所需木料尺寸,簡單地在原料上畫線,用木鋸鋸下直接使用﹔而在現代工藝中,木料被切割機切割為大小均等的方料,經過拼板、砂光、薄鋸、切形等程序,加工為尺寸一致的幾種木料,供工人選擇使用。僅僅砂光環節,就要將近十遍,其效果非手工刨光所能比擬。

  傳統工藝的“舍和留”

  在現代批量生產環節中,一些傳統工藝也有可能被簡化甚至忽略。以榫卯為例,這種被稱為木家具靈魂的傳統工藝,在今天的家具中,點綴裝飾意味比實用價值更大一些。張秘介紹:“現代實木家具大多為拆裝家具,方便運輸,節省成本,隻有椅子用的榫卯結構多一些。按照以前的做法來做,單單是榫卯黏合就需要一個月的時間,而現在的粘膠隻需一兩個小時。在滿足現代生產需求時,一些東西不得不舍去。”

  而在一些環節,仍需要手工完成。以油膜打磨工藝為例,這道工序往往由專業女工承擔,她們通過眼看手摸,將加工件的每一個細節,進行細致充分的打磨,隻有耐心、細膩的工人才可勝任,也是專業實木家具生產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環。

  專業和細節打動消費者

  以專業化機器生產為主,實木家具生產工藝不僅體現在機器專業化程度上,工序是否嚴謹、細致也造就了產品質量的不同。

  聖華家具執行總裁葛永明對記者表示:“好的實木家具,首先看設計,其次看選材,最后看品質,加工工藝直接決定了家具的品質。雖然以機械化生產為主,家具的品質差別,還是體現在工人熟練程度和經驗上。”他介紹說,以選料為例,專業的工廠會將較好的直紋選擇放在一起拼板,這些紋理美麗的材料用於桌面、台面,稍次的用於隱蔽部位,保証家具美觀性,而一些小工廠為了節省人力,往往省去這一環節。葛永明說,線條是否平整、拼板是否規律、打磨是否干淨、備料是否一致、隱蔽部位是否平滑,這些細節往往決定了家具的價值,一個不經意的細節,往往成為打動消費者的點。

  百強家具總裁陳曉太也表示:“實木家具生產門檻高,是因為制作需要認真,每道工序要做到完美﹔但也可以說不高,有些廠家為了賺取利益,粗制濫造,完全不考慮工藝。我認為隻有專業、專注的企業,才能做出點成績來。”

  ■ 工藝解析

  備料干燥

  傳統備料方式完全是手工作業,木匠師傅在原木上畫線,再根據這些線來開料。之后通過寬度、長度鋸料,開出門料、薄板料、柱料等。開好料之后,通過自然風干或土窯風干等土法,經過一兩年甚至十年時間干燥木料,再進行下一步使用。

  在現代實木家具生產工藝中,家具廠所進的木料一般是經過干燥處理的木材。經過斷料,木材被鋸成寬5厘米的小方料。通過工人手工選材,將腐朽的、紋理不一的方料選出,通過設定車床數據,裁成長短不一的材料。然后組成同一板材的方料被工人聚合在一起,通過機器切割出齒接結構,通過機器膠合成同一大小和厚度的拼板。

  油漆飾面

  相比傳統手工上漆的程序,現代實木家具在油漆過程中,需要多次噴漆和打磨。木材本身有管孔,油漆會隨著管孔滲入到木材裡面,造成漆面凹凸不平,所以無論噴底漆、面漆,每次油漆干燥后都要對油漆進行一次打磨拋光,然后再噴漆、再打磨,這樣才會光滑平整。

  在噴漆過程中,現在大多廠家使用的是無塵噴漆工藝,每次噴漆都有多個噴槍在同時工作,且噴槍壓力大,這樣油漆能夠與木材的每一個管孔進行充分連接,且油漆顆粒小,霧化好,漆面非常平整、均勻。經過自動烘干程序,油漆在密閉的環境中干燥和凝固,避免灰塵和雜質的混入,保証油漆的透明度和平整度。

  彎曲工藝

  在以往家具制造過程中,曲線需要通過工人用旋轉類部件手工塑形,不但人工成本高,而且易浪費材料和失誤。

  在現代生產過程中,一把彎曲的木椅子要經過20多道工序制作生產,制作周期從3天-30天不等。制作過程大概為選木材、自然干燥、木材軟化、木材壓縮、調直等工序。所選原木須紋理直、無疤痕,經過自然干燥使木材含水率達到20%-25%。通過軟化木材,木材內部結構被改變,這時的木材像面條一樣柔軟,經過冷卻在專業設備上調直壓縮。最終,使用夾具將壓縮好的木材固定在模具上,採用自然方法或者高頻設備干燥,使部件的水分降到標准值,得到最終彎曲零件,等待加工組裝。

  榫卯結構

  與傳統相比,現代實木家具的榫卯更為簡單實用,靈活運用在不同部位,並經過改良,適合機器加工。例如,以圓棒榫或連接件來替代榫卯,採用卡卯、齒接等拼接方式,一方面增加了家具牢固性,一方面減少了家具制作過程中的膠水使用量。

  以圓棒榫為例,這種結構已經成為現代實木家具常見的榫卯結構。每一個插孔和插槽都採用機器直接加工,接縫嚴密、分毫不差。在現代工藝中,榫頭厚度一般略小於榫眼寬度,榫眼深度比榫頭略長,榫頭寬度比榫眼長度略大,遵循傳統榫卯結構,確保持久耐用。

  

(責編:孫石磊、赫英海)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