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文化與壽文化的“天作之合”--藝術收藏--人民網
人民網>>藝術收藏>>滾動新聞

衡陽奇石博物館:

石文化與壽文化的“天作之合”

2013年05月29日08:45    來源:中國文化報    手機看新聞

  吶喊

  獸紋天書

  關聖之寶(樹化玉)

  佛在心中(樹化玉)

  吳嘯華 劉蓓蓓

  衡陽市出城向西的郊區,有大片白牆青瓦的建筑格外引人注目:別具匠心的房屋分布,在檐回路轉中隱現一隻壽龜的形態。這座建筑正是濃縮了壽石文化的衡陽市奇石博物館。

  該館館長劉炫伶,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現為衡陽市政協委員,衡陽市賞石盆景協會會長。

  5月中旬,我們應邀前往,領略了奇石、壽石文化的神奇與精妙。

  縱觀千年歷史,無論文壇耆宿或帝王將相,均以“比壽之山”“主壽之山”等稱南岳衡山。衡山,千百年來是“長壽、昌榮”的象征。

  奇石博物館主館一分為二,上海館以清代石磨為始,古典大氣,擺放多為大件奇石﹔緊鄰的台灣館,密而有序,極具現代風格,多展小件奇石。二者風格迥異,卻同以“壽文化”為旨,融合得很和諧。

  館長劉炫伶的父親劉存厚熟稔中國賞石文化,在與女兒探討之后,他感到要將賞石文化與地域文化結合,給傳統賞石文化注入新賞玩理念與元素,要把石文化與壽文化相結合。“石本是最長壽物質。‘石文化’源自石器時代,源遠流長,與‘壽文化’仿若天作之合。”劉炫伶用一句話總結父親的壽石理念,於是,一家以壽石為主打的奇石盆景文化創意園應運而生。

  奇石博物館總佔地1.83公頃,擁有國內外精品奇石和園林石5000余方。“我設計的園館,風格以現代徽派為主,雙樓鳥瞰,為呼應博物館的‘壽石文化’理念,我讓人將園館主建筑塑成了一隻匍匐在地上的壽龜。”劉炫伶的女性柔情體現在博物館的每一個角落:庭院的拐角,柵欄的邊緣,建筑與建筑之間,現代蘇式園林風格的亭、榭、水、石交相輝映,與青瓦白牆相得益彰。

  單看一塊石頭,從來寂寂無聲,但加上一亭台、一樓閣、一水榭,這石仿佛浸染了風流,姿態傲然。這種生命意象從來容易被人忽略,然而,對心思細膩卻勇敢無畏的女子來說,感知生命的靈動,卻是自然而然、簡單至極的事。劉炫伶有這樣的靈氣、恬靜,她愛石也懂石。她知道怎樣讓石敞開心懷,也懂得讓自己與之心靈契合。

  有首歌寫得好:“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精美的石頭會唱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石頭的神奇,一方方奇石,就是一首首贊歌。

  樹化玉是博物館最多的藏石種類之一。堅韌的樹干苦熬千百年后,終戰勝自然法則,化為晶瑩玲瓏的玉石,其堅忍長壽的寓意自不必多說。在奇石博物館收藏的諸多樹化玉中,一方“佛在心中”格外引人注目。全石底色瑩白,周身隱現光芒的佛陀側身靜坐,低眉慈悲,與受人參拜的南岳諸佛形神俱似。

  “我曾遍地尋石,后來尋到的石頭,我租了兩個倉庫才裝滿。”受父親感染,劉炫伶大學畢業后,全國尋石。戈壁石、靈壁石、都安石、大化石……為這些石頭,她去過塞外、落腳安徽、還到過中緬邊境等。她說每個地方的石頭都有自身特色。她毫不掩飾對每塊石頭的喜愛,也對每塊石頭相知相惜。

  劉炫伶瀟洒倚坐,隨意淡然,手捧大杯白開水,率性純粹盡顯。她隨手指著蹲守角落的椅子或懸於過道的吊燈,向我們介紹自己的設計:“我偏愛蝙蝠與雲紋,希望人們能五福臨門,吉祥高升。”

  “你們現在看到的石頭只是我收藏中的很少一批,其他很多精品沒擺上去。”對於我們對石頭數量少的疑惑,她給出了解答,“其實每塊石頭我都想擺。”劉炫伶不忍埋沒了每塊石頭,她對石的憐惜才讓她真正為它們筑了一個棲息之所。

  奇石博物館收藏的石方,多寓吉祥長壽之意,“壽龜祈福”是其中最奇妙的藏石之一。自古以來,龜是長壽延年的象征,“壽龜祈福”發現於南岳后山“壽龜祈福”。

  該石頭部前探,卻深情回眸﹔右前腿伸展開來,卻不張牙舞爪,而是腿肘一摟把所有心愛之物攬入懷中﹔粗壯有力的后腿,有種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氣勢﹔尾巴自然伸展,不夾不翹,不卑不亢﹔甲背上疊巒起伏的造型似地球上的浩渺山川,鐵鎂氧化后的黃斑,像一座座露天金礦﹔遍布全身的極像血管脈絡的紋路,便是壽龜靈性的精華。

  曾為石踏遍全國的劉炫伶,見過不少名貴奇石,卻仍對衡陽本地的彩硅石念念不忘。衡陽彩硅石經過歲月沖刷早已“秀色可人”。劉炫伶介紹了她頗為得意的彩硅石——瑞獅,勢如王者的雄獅雖氣盛,卻不凌人,隱隱有脾睨天下之態,劉炫伶曾帶它參加過國內眾多比賽,並獲2006年東南亞奇石盆景展銀獎及2007年省花卉園藝博覽會銅獎。

  劉炫伶打造公益性奇石博物館,旨在推廣衡陽的奇石文化,彩硅石色彩繁艷、紋理清麗、造型奇特,頗具觀賞價值。“衡陽出產的彩硅石多與壽石文化不謀而合,我希望將其打造為衡陽壽文化與石文化的契合點,將壽石文化推向國際。”

(責編:魯婧、赫英海)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