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眾在中國美術館參觀展出作品《新中國誕生》。
5月20日,“與時代同行——中國美術館建館50周年藏品大展”在北京中國美術館開幕。 作為中國美術館紀念建館50周年的重大活動,“與時代同行——中國美術館建館50周年藏品大展”5月20日在北京開幕,文化部部長蔡武和中國文聯副主席左中一,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美協主席劉大為,及靳尚誼、馮遠、呂章申、王明明等出席開幕式。
展覽共展出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連環畫、年畫、漫畫、宣傳畫、水彩畫、裝置、綜合繪畫等門類的作品666件,涵蓋眾多“鎮館之寶”。同時,展覽還輔以珍貴美術書刊和美術大事年表,立體呈現了20世紀中國美術發展的歷史情境。
本次展覽以“傳承與引進”開篇,內容涵蓋了世紀之交的大師、嶺南畫派的變革、西畫先驅、京派傳承、齊白石的世界等。第二部分為“苦難與抗爭”,展現了中國美術對民族憂患和奮爭的敘事。第三部分“探求與拓進”,表現了中國美術在民族救亡、民主抗爭的過程中對藝術的艱難探求和本體拓進。第四部分“主人與家園”,從新中國誕生到勞動者之歌、江山如畫,從國家風採到紅色記憶,充分展現出社會主義美術的時代新質。第五部分“反思與開放”,從傷痕與反思、民族之魂、銘記歷史3個板塊來表現中國美術在改革開放新時期的蓬勃生機。第六部分“多樣與繁榮”,既有主旋律的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成果,又有各種富有創新和變革精神的現代形式探索。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覽還補充了以前從未展出的經典大作和最新入藏的作品,如徐悲鴻的《戰馬》、蔣兆和的《流民圖》、四川美院集體創作的《收租院》、羅中立的《父親》等,另外還有齊白石的草虫冊頁、張大千的山水,吳作人、孫宗慰、李瑞年的早期油畫等,均為少有的存世珍品。
本次展覽中,中國美術館的圓廳首次沒有展出作品,而是用大量的歷史文獻和美術資訊構成了一個閱覽空間。除迎面陳列毛澤東題寫的“中國美術館”的手書原大復印件外,其37米長的弧面牆上,還展示了50年來捐贈者的姓名和數百個重要展覽的名稱。同時,大量的檔案文獻和當年的展覽請柬、門票,6個互動觸摸屏上的各類藏品以及虛擬展廳資料,供觀眾作觀賞展覽之后的延伸閱讀,使美術館的歷史文獻有機融入中國現代美術發生和發展的歷史。
中國美術館是新中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產物,作為上世紀50年代北京的十大建筑項目之一,在周恩來總理的關心和直接過問之下完成設計和施工工作。1963年,毛澤東題寫“中國美術館”館名,確定了其作為國家美術館的地位。中國美術館自建館初期就把收藏和研究作為立館之本,通過國家對藝術收藏的投入和許多著名藝術家與親屬以及各方人士的無私捐贈,形成了自宋元至當代的重要美術作品的收藏序列,其中現代以來的中國美術是中國美術館藏品的重點,無論藏品規模數量和藝術質量均為國內首屈一指。50年來,中國美術館在展示中國美術優秀成果、積累國家美術財富、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開展國際藝術交流、推動美術館專業建設方面做出了積極探索和重要貢獻。
本次展覽將持續至7月8日。(高素娜 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