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會者來到良渚博物院,參觀有5000年歷史的玉器。 李 忠 攝
在浙江杭州舉辦的“文化: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國際會議日前圓滿落幕。3天裡,在“文化、貧困與幸福”“文化部門對減輕貧困與促進經濟增長的貢獻”“文化:社會融合的推進者與實現者”“文化: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實現者”“可持續城市、遺產與創造力”等分論壇上,記者聽到最多的,就是“將文化置於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地位”。大會重要成果——《杭州宣言》的正式通過,讓來自82個國家、26個國際組織的500多名代表長時間起立鼓掌。
“我們將致力於在《杭州宣言》的基礎上制定行動綱領,共同向著2015年及今后的目標奮進。”5月17日上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執行局主席亞裡桑德拉·康明斯宣讀了《杭州宣言》的主要內容,建議將這一項以文化為中心的目標納入2015年后聯合國發展議程。她指出,這項以文化為中心的目標須建立在遺產、多樣性、創意和知識傳播的基礎上,包含清晰的目標和指標,使文化與可持續發展的方方面面產生聯系。
“世界遺產不僅僅是美景,更是傳達文化、文化多樣性、和諧、人類尊嚴、人類創造力和人類發展史的信息,尤其是我們對現代化、全球化感到失落時,它們就顯得更為重要。杭州西湖的保護是一個讓當地居民參與文化保護進程的良好范例。”參加“文化: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國際會議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干事伊琳娜·博科娃評價說,這也是來自82個國家的500多名與會者對杭州的印象。記者發現,各國代表的目光紛紛集聚在世界文化遺產地——杭州西湖文化景觀、京杭大運河豐富的人文遺存、中華五千年文明實証的良渚遺址上,他們感嘆:“太美了!”“在杭州時間太短了!”
這是首次在全球范圍內舉辦的以文化為中心議題的盛會。與會者走遍了亞洲、美洲、歐洲、非洲等地,各國的文化政策、文化遺產保護實踐案例在本次會議上得以生動呈現。作為此次會議舉辦地的杭州,更是以其對文化、宗教的寬容和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所作出的貢獻,受到世界關注﹔杭州豐富的文化底蘊和文化遺產保護的做法,得到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與會者的贊賞。
如今,人們早已見慣了老城為高樓大廈讓步的模式﹔越來越多的人漸漸背棄或遺忘民俗,文化遺產的生存空間變得越來越小。本次會議上,文化與城市發展、文化與環境協調發展成為討論重點。杭州市副市長張建庭介紹的“杭州經驗”引發了與會者的關注。
在城市化推進過程中,杭州初期也“拆老城、建新城”,歷史文化遺產遭到破壞。走了一段彎路后,杭州用科學發展思維,將保護歷史文化遺產提高到城市文化軟實力和核心競爭力的戰略高度,提出“保老城、建新城,城市東擴、沿江開發、跨江發展”的城市發展戰略,為文化遺產保護留出空間。比如,先后實施了一大批頗具影響力的環境生態修復、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堅持西湖保護和免費開放相結合,讓公眾共享﹔良渚遺址保護與城鄉可持續發展相結合,探索大遺址科學保護之路﹔運河保護與改善人居環境相結合,讓遺產真正惠及於民﹔歷史街區、歷史建筑保護與合理開發利用相結合,做到“應保盡保,能保則保”。這些做法推進了杭州城市的有機更新和科學發展,形成了一整套具有杭州特色、符合實際的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理念,並在保護實踐中發揮積極作用。“杭州的綜合競爭力在全國大中城市中居前列,其重要原因是杭州城市建設者在經營城市時,較早懂得了保護城市歷史文化遺產就是保護城市特色、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和核心競爭力的道理。” 張建庭說。
杭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王健兒告訴記者,“文化: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國際會議落戶杭州,說明了世界對杭州的肯定。作為國際休閑旅游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的杭州,自古被譽為人間天堂。近年來,杭州建立了較完善的會展公共服務保障體系,出台了一系列會展發展政策和舉措,比如設立發展會展業的專項資金、提供優越發展環境等﹔打“文化牌”廣泛參與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免費開放的西湖每年吸引中外游客7000多萬。杭州西湖的成功申遺、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創意城市網絡”、獲頒“工藝與民間藝術之都”、連續舉行九屆中國國際動漫節等,正是對“將文化置於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地位”的最好詮釋。(蘇唯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