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不能為開心服務--書畫收藏--人民網
人民網>>書畫收藏

藝術不能為開心服務

2013年01月23日11:28    來源:京華時報    手機看新聞

    嚴培明《蒙娜麗莎的葬禮》布面油畫嚴培明工作室供圖  

嚴培明《蒙娜麗莎的葬禮》布面油畫嚴培明工作室供圖

2012年底,藝術家嚴培明的新作《龍》和《長城》分別在龍美術館的開幕展與昊美術館的展覽中亮相。長期生活在法國,很少在國內現身的嚴培明,在位於上海莫干山的工作室,接受了《京華時報·藝術品投資周刊》專訪,一向以黑白為創作主色調的嚴培明表示,花花綠綠、熱熱鬧鬧的東西不需要他去表達,畫畫是讓自己反思,而不是讓大家開心。

  >>談新作

  希望《長城》成為一面鏡子

黑白是嚴培明創作中主要的色彩,他的創作總是用最朴素的材料表達最本質的觀念。“我的作品裡絕對沒有甜蜜的東西。”嚴培明強調,花花綠綠,熱熱鬧鬧,歡歡喜喜的東西不需要通過他的筆去表達。畫畫是讓自己反思,而不是讓大家開心。

嚴培明認為技法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他並不想表達美好,現實才是他創作的原動力。對於這次參展的作品《長城》,嚴培明說:“動物的消失,環境的破壞,地球很快被挖空。人是最聰明的動物,也是這個自然最大的敵人。他們用手,去創作也是毀滅。”因此,在畫面中的長城腳下,嚴培明設計了一堆白骨。嚴培明解釋稱:“我並不是想因此而警醒大家,只是希望我的作品成為一面鏡子,讓大家與我產生共鳴。”

>>談藝術

拒絕用題材去討好別人

在嚴培明眼裡,對藝術家來說,他最重要的話語權除了作品還是作品。“什麼東西都是假的,說到底隻能用作品說話。”因此,嚴培明本人從來不宣傳也不推廣。在他看來,藝術家的工作只是創作,其他的宣傳等事宜全部都交給畫廊去處理。“因此,我的每個個展全是新的作品,因為我要通過每個展覽講不同的故事,闡釋不同的道理。”

正如《長城》緊貼現實一樣,嚴培明的藝術創作,從來不去追熱點或者去討巧。“我最不喜歡通過技法和題材去巴結別人。”嚴培明說。父親的去世,讓嚴培明更加直視現實,他明白生死是必然。基於這樣的認識,他創作了《蒙娜麗莎的葬禮》,該作品於2009年在盧浮宮展覽時頗受關注。嚴培明回憶:“通常藝術家進入盧浮宮做展覽十分困難。館長很喜歡我的作品,所以這個過程就變得不是那麼復雜。”據嚴培明透露,包括《蒙娜麗莎的葬禮》等展出的五件作品已被盧浮宮永久收藏,還將在阿布扎比即將建成的盧浮宮中開辟一個展廳,作為長期陳列。

嚴培明對待藝術的態度就是負責二字,他絕不會為了舉辦個展而隨便拼湊作品,或者以現有作品再去思考展覽。

住在法國吃在中國

盡管長期生活在法國,中餐還是嚴培明的主要飲食。“但是因為法國第戎的中餐館簡直一塌糊涂,還是自己做得好吃。南腔北調,啥都做,啥也吃。”嚴培明經常在家裡請客吃飯,每次都是他下廚。嚴培明說,烹飪與創作其實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都是需要動腦的手上功夫。當我們談到巴黎的中餐時,嚴培明一副很專業的樣子:“13區的包子沒有3區的好吃,轉角過去還有一家杭州人開的中餐館水煮牛肉超級棒!”

>>談差異

國外從業者更尊重藝術

長期生活在法國的嚴培明極少參加中國的展覽,在嚴培明看來,中國藝術市場還存在很大的問題,尤其是中國的藝術從業人員對待藝術家和藝術品的尊重上,嚴培明認為與西方差距很大。

在國外的畫廊,從包裝到運輸再到展示,每一個步驟都十分嚴謹。嚴培明認為,這是基於從畫廊老板到工作人員對藝術的尊重。嚴培明說:“他們對我都非常客氣,尤其是工作態度令我放心,就連保險公司都還會上保險。”他表示,在國外如果要策劃一個展覽,最起碼一年前就有了計劃。找到藝術家探討的時候已經有了清晰的思路,所有的步驟都安排得非常細致。嚴培明分析,中國人談事情是在飯桌上,而外國人選擇在辦公室。“在國外沒有那麼多的人情關系,做起事來更方便。”

談到國外對藝術家的扶持,嚴培明列舉在巴黎是按照藝術家的畫價來評判工作室的租金。同樣的地段和面積,對於不同收入的藝術家會有相對應的資助。記者隨口問道:“那您呢?”嚴培明不好意思地笑著回答:“租給我就很貴了。”

>>談生活

嚴苛自律不能成為流氓

與眾多留學國外的學子一樣,初到法國的嚴培明一樣生活艱難。嚴培明回憶,當年出發去法國的時候,父母隻給他准備了100元。為了生活,嚴培明隻能去中餐館打工。辛苦是辛苦,但這也正好滿足了一個少年的思鄉情懷。如今回想起來,過去的艱難煙消雲散,“每天都能吃到家鄉的味道,就覺得一點也不辛苦。”嚴培明說。

生活中的嚴培明尊崇一切順其自然,從不刻意去追求。即便獲得今天的成就,他也沒有任何成功的感覺。對於穿著、食物等物質方面,他更是沒有要求。某次出席一個展覽,曾被畫廊質疑:“您是一個如此有名的藝術家,但是您的打扮為何與身份不符?”

“不要成為流氓。”嚴培明說,這就是父母對他的最高要求。而他對自己的子女也是同樣的標准,唯一的要求就是學好中文。

創作10問

1.周期?2-3個月。

2.每天工作時間?10多個小時,早上8點半至12點,下午2點半至7點。

3.喜歡的顏色?黑白。

4.第一桶金?500法郎,上世紀80年代初的風景作品。

5.喜歡在哪裡創作?第戎,因為安靜。

6.是否怕打攪?不怕,但是下午4點到7點,創作最重要的時候不可以。

7.是否聽音樂?不聽,聽法國新聞。8.是否有靈感迸發?每天都沒有靈感,在工作中慢慢找。

9.特殊習慣?創作工具非常工整。

10.最滿意的作品?《父親的系列》。

(責任編輯:任文(實習生)、魯婧)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