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志異》手稿展出 僅余半部在世--書畫收藏--人民網
人民網>>書畫收藏

《聊齋志異》手稿展出 僅余半部在世

袁艷

2013年01月23日08:34    來源:中國文化報    手機看新聞

  蒲鬆齡《聊齋志異》手稿

  宋版《抱朴子內篇》 (圖片由遼寧省圖書館提供)

  1月18日,由國家圖書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遼寧省文化廳共同主辦,遼寧省圖書館、遼寧省古籍保護中心、遼寧省博物館承辦的“遼寧珍貴古籍特展”在遼寧省博物館開幕。

  本次展覽規模空前,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遼寧首次舉辦的全省性古籍特展。特展以展示珍貴古籍為主,古籍保護成果為輔,共分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時期寫本、宋元刻本、明清刻本、活字印本、套印本、稿抄校跋本、明清版畫、輿圖、書籍裝幀、少數民族文字文獻10個單元。展出的148種珍貴古籍,主要是從省內30余家古籍收藏單位保存的150余萬冊古籍中精選而出,其中絕大部分已入選國家級或省級珍貴古籍名錄,集中反映了我國歷史上不同時期古籍書寫、印刷及裝幀的形式、特點、風格,以實物形式再現了我國古代書籍的發展歷史。

  其中,旅順博物館館藏、距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紙本文獻《諸佛要集經》和被譽為遼寧省圖書館“鎮館之寶”的蒲鬆齡《聊齋志異》手稿以及《抱朴子內篇》等一大批珍貴稿本、宋元刻本,多為海內外孤本。《抱朴子內篇》為東晉葛洪撰述,對戰國至漢代的神仙思想和煉丹養生方術作出了系統總結,為魏晉神仙道教奠定理論基礎的道教經典。同時,被國家圖書館列為“四大專藏”,舉世聞名的《永樂大典》、《趙城金藏》等6部國寶級珍貴古籍首次抵沈,給遼沈觀眾留下了深刻記憶。

  為何遼寧省圖書館收藏的《聊齋志異》手稿僅有半部,國家圖書館古籍館副館長陳紅彥介紹說,大約在咸豐年間,蒲氏七世孫蒲介人攜帶《聊齋志異》和《雜著》等幾種手稿定居沈陽,隨后傳給其子蒲英灝,在其藏有稿本期間,將半部《聊齋志異》手稿借予他人,卻沒能歸還,直到現在仍未出世。

  據悉,本次展覽將持續至1月31日。 (駐遼寧記者袁艷)

(責任編輯:任文(實習生)、魯婧)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