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萬古畫拍出8000多萬隱藏鑒定亂象--書畫收藏--人民網
人民網>>書畫收藏

17萬古畫拍出8000多萬隱藏鑒定亂象

桂娟

2013年01月18日09:11    來源:新華網    手機看新聞

  鄭州朱氏兄弟家傳的乾隆御筆《嵩陽漢柏圖》,被鑒寶專家鑒定成贗品,先是撮合以17萬元價格賣出,之后又以8736萬元天價拍賣。兄弟倆的遭遇,再次揭開了文物藝術品鑒定市場亂象叢生之冰山一角。

  真的說成假的17萬賣的古畫拍出8000多萬

  曾經的傳家之寶,如今隻剩下一大堆照片、資料。抱著這堆資料,朱氏兄弟向記者談起賣畫經歷時,當時的情景依然歷歷在目。

  那是2009年9月27日,某電視台鑒寶節目的海選現場,兄弟倆帶著家傳的乾隆御筆《嵩陽漢柏圖》和該節目邀請的鑒寶專家劉某不期而遇。

  “這幅畫是家裡傳下來的,一直都放在櫃子頭上,塞在一個紙筒裡頭,是不是文物咱不知道,真的假的也不清楚。看到電視節目有專家鑒寶,就想請專家們看一看弄個明白。”朱先生說。

  抱著畫排隊、花一百塊錢買號、又到一個禮堂久久等待后,兄弟倆見到了接待他們的專家劉某。

  朱先生說:“看別人的畫,劉某都是給講評以后都過去了,到我們這兒,他卻什麼都不講,只是把畫展開,把眼鏡摘下來,仔細看來看去,上上下下看了很長時間,然后叫我們從台前到他身后,說晚上到他住的地方再仔細講這幅畫,並把聯絡方法告訴了我們。”

  隨后,朱先生與劉某取得聯系,劉某邀約他們帶著畫到自己住宿的酒店見面。兄弟倆如約而至,劉某又拿起畫仔細看后說,這畫裱過,畫裡有乾隆的章,是個老東西,但不是他的真跡,因為乾隆是業余的,畫不了那麼細致、那麼好。這種東西在市面上很多,又沒有著錄章,沒啥收藏價值。

  朱先生請劉某對這幅畫估個價兒,劉某表示因是贗品,值個三五萬元,如果要賣的話,可以幫他們找個買家,多賣個三五萬。兄弟倆對劉某的話深信不疑,決定把畫賣出。

  半個多月后,劉某帶來了一位姓程的收藏者,約朱氏兄弟在上次的酒店面談。經過討價還價和劉某的撮合,兄弟倆最終以17萬元的價格把家傳的畫賣給了程某。

  “贗品”能賣出高價,兄弟倆喜不自禁。而后一年,他們吃驚地看到一則新聞,發現17萬元售出的那幅《嵩陽漢柏圖》,在北京保利公司拍賣會上居然拍出了8736萬元的天價。

  震驚之余,朱氏兄弟覺得自己受了騙。2011年8月,兄弟倆以貴重收藏品被騙賣為由向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法院依法撤銷他們同劉某、程某之間的買賣合同,追回家傳的乾隆御筆《嵩陽漢柏圖》。

  朱先生代理律師、河南英泰律師事務所律師種泉清說,庭審時劉某和程某都沒有到庭,程某的代理人在回答法官詢問時明確回答,保利拍賣公司8736萬元拍賣的這幅畫,與程某向朱氏兄弟購買的那幅畫是同一幅畫,法庭對此也明確認可。

  2012年11月,鄭州中院合議庭合議認為,此案涉及刑事詐騙,法院駁回民事起訴,並將該案件移送當地公安機關。據悉,目前該案還在移送公安機關程序中。

  文物鑒定怎一個“亂”字了得

  17萬和8736萬,價格相差500多倍,朱先生兄弟認為被專家坑了,專家劉某卻堅稱交易過程合理合法。他說,“你自己是行為能力人,有能力對自己的買賣行為負責。這種事在藝術品市場裡有很多,在這個拍賣會上1萬塊錢買的,下次在那個拍賣會賣1千萬,藝術品都是天上一腳地上一腳的。”

  朱先生告訴記者,在陸續尋找証據的過程中發現,給他們鑒寶的劉某,假冒了另外一個人的姓名、出生年月日、履歷、証件、任職資格、職務等,而劉某的真實身份不明。被騙的另一個証據是,當時劉某鑒定時說畫上的一個閑章,其實就是著錄章,事后有人告訴他們,不管東西真假,隻要有著錄章,拍賣價格就在500萬元以上。

  律師種泉清總結了這個案件的發展過程,一是鑒寶專家故意低估﹔二是合伙騙取,以專家身份推薦或者介紹買家低價購買﹔三是天價拍賣,通過拍賣公司賣出天價,攫取高額利益。

  像朱氏兄弟這樣的遭遇,在全國各地古玩交易市場時有發生。國家文物出境鑒定河南站站長夏志峰認為,這甚至成了古玩行當的一種常態,俗稱“古玩市場不打假”。

  “古玩行當的奸詐由來已久,”夏志峰說,“自民國以來,古玩行業就存在兩種奸詐:把假的說成真的,坑蒙拐騙牟取暴利﹔把真的說成假的,意在據為己有,目前市場上的情況有過之而無不及。”

  一些行家告訴記者,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全是利益使然,因為社會上文物鑒定的收費,是按估價的10%收取的,估價越高,鑒定費自然就越高。另外,有些人和有關拍賣公司、古玩收藏商人聯手,將贗品說成是真的,或者將真的說成贗品﹔更有甚者,直接和盜掘古墓者串通一氣,在坑蒙拐騙收藏者的同時,也給國家帶來了很大危害。

  “偽專家”何時不再滿天飛

  眼下,古玩、字畫等文物藏品,越來越多地走進尋常百姓家,作為疏通文物收藏渠道的首要環節,鑒定需求也越來越旺。當收藏者懷揣“寶物”,期望自己一夜暴富時,他們面臨著一個共同的難題:古玩字畫真偽難辨,專家真假又由誰來鑒定呢?

  河南省文物交流中心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國內文物鑒定從業人員大致有三類:一是國有文物收藏單位的文物專家,主要負責博物館文物征集鑒定工作﹔二是通過國家文物局鑒定資格認定考試的責任鑒定員,業務范圍僅限於文物進出境審核﹔三是在中國藝術品鑒定評估委員會、中國收藏家協會等機構任職,或取得相關機構發放的鑒定資格証書的從業人員。

  大眾傳播平台上各類鑒寶活動邀請的嘉賓、專家,多是出自第三類鑒定人員。這類鑒定人員在獲取資格証書時,不少人並未經過嚴格的分類考試、資質審核,鑒定水平良莠不齊,“偽專家”滿天飛。

  國家文物出境鑒定河南站站長夏志峰說,由於文物鑒定人才奇缺,加上文物鑒定部門的編制短缺太多,文物系統內部的工作都忙不過來,很少有時間為社會提供服務,更滿足不了現在的市場需求。在這種情況下,一些所謂的收藏家協會、鑒賞家協會,甚至有個別人幾乎什麼都不懂,也能打起大招牌,自封為著名鑒定師、專家,在古玩城擺起地攤為人鑒寶。許多所謂搞鑒定的人本身就是古玩交易的幕后操作人。有些人去鑒定時,他們就將收藏品“備案”,等到另外想收藏的人到他們哪兒咨詢,他們就充當中間客,兩邊通吃。

  夏志峰認為,目前文物藝術品鑒定的無序狀態,已嚴重擾亂了正在發育的文物藝術品市場。一方面,國家還沒有出台文物藝術品鑒定的管理法規,鑒定沒有標准可依,行業資格的管理上也沒有明確規定。另一方面,司法、民政、工商、文化等部門多頭管理,開一家鑒定工作室和俱樂部從事文物鑒定,隻要到工商部門登記或在民政部門注冊一個民間團體就可以了,這是目前文物鑒定行業混亂、從業人員五花八門的根源所在,相關法律和政策上的空白亟待彌補。

(責任編輯:任文(實習生)、赫英海)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