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學者指出,從甲午到抗戰勝利,正是中國遭受日本欺凌、劫掠最為嚴重的歷史時期,在這個時期流入日本的中國文物,大都是通過劫掠、搶奪等非法、非正常途徑﹔其次,這些文物等級很高,均為高品級的珍稀文物。
甲午以后至1945年抗戰勝利前夕被日本劫奪的中國甲骨、石器、銅器、刻石、陶瓷、古玉、絲繡、書畫、寫經、拓本、雜物、古籍等類中國文物15245件。
對於研究中國古典小說的學者來說,大谷文庫是一個繞不開的名詞,尤其是在明清小說的研究者眼中,大谷文庫更是無法取代的經典。可以說,大谷文庫已成為公認的一座中國古典小說的寶庫,而這座文學寶庫最初的建立者,竟然是一位日本僧人。
大谷光瑞,日本佛教真宗派西本願寺第22代法主。作為日本大正天皇的姐夫,他在日本曾享有極高的社會地位。但作為一個隨侵華日軍一起踏上中國土地的掠奪者,這位披著文化考古外衣的僧人,給中國文物古跡造成的破壞之大,恐怕也無人能及。大谷光瑞1876年出生,因為他們家族世代為西本願寺法主,所以大谷光瑞一出生,就注定要成為僧人。資料顯示,大谷光瑞10歲出家,20歲之前,一直是西本願寺裡規規矩矩的宗教領袖繼承人。
二戰中,日本掠奪了大量受侵略國家的財富。“山下黃金”的故事自1945年日本投降后,一直在民間流傳。美國作者斯特林·西格雷夫和佩吉·西格雷夫共同著作《黃金武士——二戰日本掠奪亞洲巨額黃金黑幕》中披露,戰爭期間,日本皇室從南京掠奪走的黃金至少在6000噸。但令人奇怪的是,戰爭結束后,這筆財富像蒸發了一樣,在史料上難見其蹤。
1000多年來,南京一直是一個富裕的城市,許多有錢有地位的中國人在南京城裡有別墅,在近郊有其他不動產。南京也不是第一次被其征服者洗劫,但這次卻是最仔細和系統地進行的。據說,在這一階段,秘密憲兵至少收集了6000噸黃金。對這個問題的歷史研究顯示,官方報道的掠奪數量往往只是實際數目的一個零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