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书画

“画”里说丰收 节约正当时

鲁婧  索佳惠(实习生)
2020年09月22日08:19 | 来源:人民网-书画频道
小字号

今年的9月22日,既是秋分,也是自2018年以来的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凉爽的秋季,天气转凉,不分南北地域,都面临着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丰收时节。春种秋收、春华秋实,金秋世界的累累硕果最能传递丰收的喜悦,将节令化为节日,在秋分这一天,农民有了属于自己的欢庆时刻,五谷丰登的农民秋收是“国泰民安”的具体象征。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在土地中耕耘、收获,他们在辛勤的劳作中收获了辛福的生活,又在勤俭持家的传统家训中汲取生生不息的能量,这是子孙繁衍中积淀出来对勤劳和节约的赞美,汇聚成有关丰收的文化镌刻进民族的基因。

在这文化基因中,有生动的美术作品,一幅幅表现田间农忙的画作定格了无数喜悦的瞬间,惊艳了观者的眼睛,让人在叹息之余产生了欣喜的共鸣。

画里说丰年

朱乃正 油画《金色季节》

画说丰收一定少不了油画家朱乃正的这幅称为《金色季节》的油画作品。两位正在扬场的藏族女青年在画面中顶天立地,表现了劳动人民的力量美,她们分别以不同的曲线姿态,互成依托站立在画面正中,使画面充满了劳作的张力。大片金色背景的主题烘托,诉说着丰收的事实和幸福。

朱乃正 油画《春华秋实》组画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青海的高原生活,使得朱乃正对大自然、对少数民族人民的日常生活有一种强烈的感受,他用画笔把这种感受描绘出来,就有了赞美诗一样的厚重表达。如果说《金色季节》是一种自然流露的艺术赞美,那么创作于1979年的油画组画《春华秋实》则以新中国农民的形象符号,用郑重的主旋律创作赞美了富足的新生活。

伍必端 套色木版画 《丰收的喜悦》

丰收代表着勤劳、代表着耕耘,有了付出才会有收获,因此表现丰收的题材一般都以“劳动的人”为主体,像版画家伍必端这幅套色木版画就以劳动人民为主,两位劳动妇女占据了画面的三分之二,从她们脸上的笑容可以看出劳作后的欣慰以及对丰收的喜悦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千千万万普通人最伟大”。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千千万万普通劳动人民的共同参与。画家以“丰收”为主题,用或抽象、或具象的丰收景色烘托了新生活,歌颂了劳动人民用双手劳动致富、建造新生活的奋进精神。

节约正当时

方增先 国画《粒粒皆辛苦》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悯农》诗句是我们自小就要背诵的,把这句诗画成画,是国画家方增先表现农民题材的现实表达。几辆运送粮食的车正在远去,而老农回来捡拾运粮途中掉落的麦穗,那只因为劳作而黑红粗糙的手,珍而重之地去捡拾地上的麦穗。方增先创作《粒粒皆辛苦》源自他老家农村生活的回忆,他在自述中说:老家人吃饭时掉到地上的一粒米都要捡起来吃掉。

画中的老农在捡拾麦穗时与亿万中国农民的形象重合,在画中,他是其中普通的一员也是其中的代表,有如家乡长辈般质朴、亲切。从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勤俭、质朴的传统美德,还有热爱生活的时代风貌。

“画”里说丰收,勤俭节约正当时。正是因为辛勤的付出,才会珍惜每一粒粮食,因为这是劳动人民的汗水化作的,勤俭节约是千百年来农耕文化的优秀品质。“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俭节约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写入“家训”需要代代相传的“传家宝”。 

(责编:杜佳妮、鲁婧)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给孩子的五堂美术课
  • 安塞农民画
  • 馆长邀您看展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