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书画>>G>>郭瑞

后记

2019年10月14日09:56 | 来源:人民网-书画频道
小字号

付梓在即 ,感慨万千 。

首先想到的是我的父亲郭雨东先生。先父1904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宾县。幼读私塾,书法根底深厚,且终身酷爱。至耄耋之年仍日日临帖,尚可写蝇头小字 。我幼时习书,从描红到拓写、临摹,从选帖、选字到执笔、用笔,无不得老父指点、示范。每逢寒暑假期,总要布置我日课二篇,待写出后逐字加以评讲。

尤其令我敬仰的是父亲的民族气节和士人风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他求学于日本商科大学(今一桥大学),因抱持“誓死不当亡国奴”的信念,毕业填表时坚持在“国籍”一栏中填写“中华民国”,而拒不改填“满洲国”,为此几遭逮捕。为拒绝日方去东北某省财政厅任职的安排,他机智地登上美国轮船,来到上海。时值抗战爆发,他亦与保险界志同道合者联手,与日本财团博弈周旋。这些故事让少年时代的我刻骨铭心。父亲留给我宋、元、明、清四朝的砚台各一方,其中一方为明朝爱国志士黄道周的井字砚,边款有史可法的题字。老人对此砚情有独钟,其崇敬先贤之心可见一斑。如今,我能用它书写古代爱国诗词,岂非人生一大幸事、一大快事!然而,书成,砚在,老父却已仙逝二十二年矣!思之,念之,不觉泪涌。今以此书奉献给他老人家,不知可否告慰一二。

还要说到的是结发四十七年的老妻孙怡荪女士。她的父亲孙殿卿先生是中科院院士、地质学专家,和我父亲既是同乡又是同学,两家可谓世交。怡荪九岁开始学习钢琴,长期从事钢琴演奏与教学,至今已六十三年。老来以带病之躯操持料理全部家务,使我得以集中精力学习与创作。她所做出的牺牲和付出的辛劳我无以回报。十年前,由她力主,我们在住所附近的琉璃厂南柳巷一座小院中租下一间东屋。屋小且潮,年久失修,四壁斑驳,但它却为我提供了一个独立而宁静的空间。陋室之中,虽夏日挥汗如雨,冬夜砚池结冰,我仍笔耕不辍,自有不负老妻一片苦心之意。

小院里有老石榴树两棵。一株是红石榴,可惜已于前些年因酷寒而冻死。留下的另一株白石榴如今也已有半棵干枯。庆幸的是,另外半棵依然能开花结果,果实晶莹甘甜。我曾有一诗记云:“石榴树老逾七十,去岁严冬半臂失。岂料今春花竞放,拼将余力奉新实。”或可为自况 。我也因此将小屋命名为“老石榴斋”。此书的编辑与创作就是在这里用了近两年的时间完成的。

我还想到了王明明、冯远、中石、郭怡孮、薛永年、马振声、程大利、姜守垣、陈志良、高明远、吴明、曹岩华诸位先生。这些年来,每逢我冒然求教,均得金针,虽寥寥数语,却皆能切入肯綮,拨云见日,令我赧颜而受益多多。人生苦短。俗话说,五十不学艺。而我今年已七十有二了,集中学习书法是近十年来的事。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一颗痴心终不改,来日仍将自奋蹄。

郭瑞 谨记

二〇一七年四月二日

(责编:赫英海、鲁婧)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给孩子的五堂美术课
  • 安塞农民画
  • 馆长邀您看展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