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书画

时空对话5000年前的良渚:一座城的沉淀与新生

倪允
2019年07月16日09:43 | 来源:美术报
小字号
原标题:时空对话:一座城的沉淀与新生

  良渚古城瑶山祭坛遗址 摄/林天立

  5000年前,当良渚王国还没有沉睡——勤劳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造就了灿烂的良渚文化。时光荏苒,沧海桑田,光阴对于良渚这块沃土似乎格外优待,5000年的时序更替没有抹去良渚的痕迹,5000年之后,考古使我们有机会一窥良渚文明的真实过往——今天,历史因良渚而改写,世界因良渚而震惊。

  世界因良渚而震惊,震惊于良渚的城市规划。现存的良渚古城遗址城址区由宫殿区(39公顷)、内城(含宫殿区约280公顷)与外城(约351公顷)组成,在空间形制上展现出向心式三重结构。这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中进行社会等级“秩序”建设、凸显权力中心象征意义的典型手法。其在工程的规模、设计与建造技术方面展现出世界同期罕见的科学水平,展现了5000年前中华文明,乃至东亚地区史前稻作文明发展的极高成就,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早期城市文明的杰出范例。

  世界因良渚而震惊,震惊于良渚的建设。良渚古城的外围水利系统由谷口高坝、平原低坝和山前长堤的11条人工坝体和天然山体、溢洪道构成。初步估算,整个水利系统形成面积约13平方公里的水库,库容量超过4600万立方米,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遗址,也是目前已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堤坝系统之一。

  世界因良渚而震惊,震惊于良渚的工艺。良渚古城内河网密布,为保障河道运输的安全与顺畅,河岸边缘用木桩、竹编、木板进行加固。而河岸边发现的黑石英石片、玉料、钻芯和漆木器的坯件,无一不说明这里曾是玉石加工、漆木器与骨角牙器的手工业作坊。出土的良渚遗物制作精良、纹饰精美,不但表明5000年前的良渚已经拥有技术含量极高的作业水平,也反映了良渚社会对城市区块的功能布局以及对高端手工业的组织管理。

  / 良渚遗址公园探园 /

  7月7日,良渚遗址公园正式开园,这座尘封了5000多年历史的古老遗迹,终于正式对公众打开了大门。

  据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负责人王刚介绍,目前开放的是良渚古城遗址的城址区,可以看到城门与城墙、宫殿以及反山王陵的三重结构、考古体验区、河道与作坊等,这些作为当时考古的重要遗址点,现在全都开放。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城址的整个三重结构,这是良渚整个城镇建设的一个大概念。其次是河道与作坊,这反映了良渚文化时期的手工业和农业以及他们的生活状态。再者就是宫殿,可以充分反映良渚营城恢宏雄伟的气势。

  但是由于受限保护的手段,考古发掘出来的遗迹,现在还没办法得到很好呈现,现场看到的更多的是轮廓。因而按照这个考古遗迹的特点,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委会文物与遗产管理局副局长孙海波认为整个园区规划的展陈作业应主要分两个方面来谈:

  归宿 摄/潘劲草

  首先是对良渚古城遗产价值的阐释要做到位。作为考古遗址公园,园内所有的展陈较之其他景点难免显得抽象。毕竟历经5000年的岁月剥蚀,良渚这片古老的土地很难再呈现出当时辉煌的场景,我们能看到的更多的只剩下废墟和荒土。因而出于游览角度的考虑,园方在各处景点内设立了大量的解说牌,再配合园内提供的解说服务,通过这种最大化阐释的手段。

  其次通过沉浸式、互动式体验的形式,让观众了解良渚文明,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园方通过对古代良渚人民生产生活的深入研究,设立了5座实体房,并在其中分别设置了玉器、陀螺、纺织等传统工艺的体验环节,让游客浸入式感受良渚文化中的手工艺的魅力。在室外也有设立古代舂米以及夯土的体验装置。让游客能够切身体验到古代良渚人民的日常生活生活状态,继而进一步感受过去。

  作为考古遗址公园,良渚文化遗址公园严格遵循保护第一、最少干预、真实可逆的建设原则,在保护原址不受破坏的前提下,尽可能在最大程度呈现5000年历史下良渚最自然的一面。

  以陆城门为例,作为良渚古城5000多年前唯一的一处陆地城门,现如今残存了3个土丘。俯瞰呈品字形,同外围的2个小土墩一起构成了4个通往古城的通道。发现时的残存高度为1米左右,而现在经过人工堆筑,展现的高度达4米多。真实的城门被掩盖在人工堆筑的土墩下方。在堆筑的土墩上方种植的是三叶草,三叶草是一种浅根系植物,在保持自然美观的同时,也不会对古城门的墙体造成损伤。

  反山王陵的墓葬展示同样也都是保护性展示,通过考古遗迹模拟复原的形式,将景点还原至1986年反山11座墓葬发掘时的状态。真实墓葬位于展示墓葬下方约80厘米处,出土玉器的摆放也还原,与真实出土模样无二。由于墓葬属于土遗址,不能暴露在外,所以园方基于此种因素考虑,对墓葬进行了架空回填。在保证考古遗迹能够得到充分保护的同时,又高度还原了当时考古发掘现场的真实场景。

  / 良渚城的古与新 /

  “良”意为“拖尾”,即狼尾或半个波浪之形。“渚”是可供一户人家居住的小洲。“良渚”字面含义是“侧面形状如半个波浪的小洲”。5000年的良渚,处于湿地的沼泽中,城内的水网长度超过了30公里。尽管都市的城市建设节奏飞快,但依然保留了一隅良渚的宁静,水乡泽国与温润文化依然在这绵延传承,在这里,新与旧不是冲突的元素,而是和谐共生,赋予了良渚新的魅力与生机。

  良渚所代表的,不仅是良渚古城的图腾,也是新区崛起的缩影。

  良渚在传承。文化的传承离不开教育,中国美术学院的新校区选址良渚,预计于2020年9月投入使用。美院良渚校区将以“三院三基地+X”的建设构架,打造创新设计教育、研发和产业孵化新型校区。

  良渚在转型。梦栖小镇作为国内首个省部共建的工业设计小镇,同时也是世界工业设计大会的永久会址。小镇重点从发展智能制造企业、延伸设计产业链、打造设计开放大学为抓手,实现科技、人才、项目三方面提升。2018年第二届世界工业设计大会、设计周的举办,进一步扩大了小镇影响力。除此之外,良渚国际生命科技小镇已列入浙江省第二批省级特色小镇培育名单,并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世界生命科技大会。

  良渚的旧与新交织,谱写一曲和谐的交响乐。

  在良渚古城的遗址内,开辟了莫角书院,以“莫角山下的五千年”为精神源力,致敬良渚5000年文明,除向公共开放公益阅读空间,还将邀请全球考古、历史、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分享并传播良渚文化,尝试建构一场过去与未来的对话。

  5G数字技术也融入了良渚古城的遗址内。园方与中国移动开展合作,启动了“5G+文物展示”的项目,通过5G建模的方式,把地下的文物更好地展现出来,让游客可以从各个角度,立体化地感受到文物的模样,通过数字化的样子去触碰。

  5000年的时光流转沉淀下良渚的吉光片羽,我们怀着敬意去触碰,想要链接起过去与现在,良渚依然以它温润绵长的气息滋养着这一片土地,就像温柔的叹息。

(责编:潘佳佳、鲁婧)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给孩子的五堂美术课
  • 安塞农民画
  • 馆长邀您看展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