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帕热:朴素的描绘
巴斯蒂昂·勒帕热 草垛 布面油画 藏于巴黎奥塞博物馆 |
自然主义是欧洲写实主义发展的一个新阶段。19世纪中期柯罗、米勒、卢梭等一批画家汇集到巴比松,他们追求自然生活的纯真与质朴,挖掘自然表面下的朴素、善良的人性之美,以真实手法再现性地描绘他们所看到的自然景象,尽量避免把主观情绪加入创作之中,以自然界的规律解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倡导关注自然、关注生活的艺术理念,由此掀起了自然主义运动。19世纪70年代以后,以勒帕热为代表的一批画家又把自然主义运动推向了高潮。勒帕热的绘画忠于自然,以对故乡的饱满热情、朴实的笔法最大程度地还原了当时乡村生活的“真实”状态,其朴素的描绘使得他作品的艺术性和思想性远远超过同时代的其他自然主义画家,被称为19世纪继米勒之后唯一能真实生动地再现法国农村艰苦生活的大师。
《垛草》是勒帕热最有代表性的乡土自然主义作品,描绘的是一对农民夫妇在草地上小憩的场面,深刻地表现了19世纪法国农村的艰苦生活,给观众以强烈的震撼,而创作此画时勒帕热还不到30岁。《垛草》传承了学院派严谨的写实技巧和现实主义重客观、重典型的主题表现,同时汲取了巴比松画派重自然、重写生的绘画理念,显露出勒帕热平实、质朴的审美情趣。和学院派不同的是,勒帕热没有固守学院派的桎梏,在乡土绘画题材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他摒弃了传统风景画中空气透视的绘画原则,把人物置于空气清新的大自然中来描绘,使人物形象的轮廓更加清晰,画中充满生活气息和人文精神,绘画语言朴素,表现手法严谨而写真。
《收获土豆》是勒帕热的另一幅代表作品,描绘了一位农家妇女正在田野里躬身收获土豆的情景。通过对乡村生活的客观还原和朴素描绘,在求其“真实”的同时,勒帕热也将其个人情感在朴素的描绘中自然地流露出来。在这幅画中,勒帕热把对农民和农村生活的情感隐藏在描绘农村最普通的乡村劳动——“收土豆”这一情境中,普通的日常生活加之朴素的描绘,情境蕴藏情感于不动声色之中,在画面白描般手法的道白中,引起观者一缕乡愁、一丝回味以及深深的思考。
从以上两幅画中可以看到,写实主义和自然主义对“真实”的理解和表现不尽相同。写实主义是以反映现实为目的,而自然主义则是努力挖掘现实中所蕴含的“真”,这个“真”就是自然主义所追求的本质,是自然主义的生命。写实主义或曰现实主义,由于过于看重客观物象,过分强调“现实”而拘泥于外形,常限于被动的摹写之中而触及不到自然中所深藏的“真”,那么这种所谓的“现实”必然流于肤浅。勒帕热的乡土绘画以一种凝固的自然化的生活情境,表达了一种朴素的、沉静的力量,使观众一下子就融入到画面的情境中,似不动声色,却又被画面自然融汇,引起观众潜在的、普遍的、人性情感的共鸣,这也正是勒帕热的乡土自然主义绘画的魅力所在。
值得注意的是,在勒帕热的作品中,由于利用最先进的科学手段如摄影图片等来捕捉稍纵即逝的瞬间场景,并尽可能地深入刻画以加强艺术感染力,所以他的人物的动态和表情或多或少还遗留学院派的“摆拍”痕迹,使得他的绘画更具舞台戏剧效果,这是他和同时期米勒的乡土题材绘画的不同之处。
勒帕热虽然师从学院派,但他并不局限于学院主义的繁复陈规,他唾弃学院的保守主义,但却保留其严谨的造型;他借鉴印象派的色彩技巧和外光的表现手法,而却拒绝其“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勒帕热的绘画根植于养育他的那片土地,其浓厚的民族性和文化积淀,具有真实、朴素的特点。他批判地继承了库尔贝、米勒等画家的现实主义精髓,赞同艺术的社会功能并坚定地遵循“为生活而艺术”的原则,勒帕热在乡土题材绘画中倾注了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入了对乡土的生命体验,从而升华了乡土的精神内涵,他以朴实无华的笔法,真实地再现了19世纪法国农村生活的本真面貌,他所表现的不仅仅乡土,更多地是对人性的深刻表达,这正是勒帕热乡土自然主义的精髓。
(作者为中央美院博士、北京服装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
巴斯蒂昂·勒帕热 草垛(局部) 布面油画 藏于巴黎奥塞博物馆 |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