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书画

大匠之园——白庚延艺术作品展在津举办

2018年11月19日09:48 | 来源:人民网-书画频道
小字号
“大匠之园——白庚延艺术作品展”学术研讨会现场。
“大匠之园——白庚延艺术作品展”学术研讨会现场。

人民网北京11月19日电  由天津美术学院、天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天津市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的“大匠之园——白庚延艺术作品展”11月16日在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将展出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300余幅,连环画稿100余幅,速写本六册,历史照片40余幅及部分手稿,是近些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白庚延先生艺术作品展,是对白庚延先生一生艺术创作的整体回顾。

开幕式由天津美术学院副院长郭振山主持,天津美术学院党委书记孙杰,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何家英,天津美术馆馆长马驰、天津市文联副主席、天津市美术家协会主席王书平,中国国家画院青年画院副院长、天津画院院长贾广健等嘉宾分别致辞。

白庚延(1940-2007),祖籍河北景县,生前为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教授,是当代有重要影响的艺术家,在山水画创作上取得了重要的成就。白庚延先生致力于中国山水画的研究和探索,采众家之长,贯通古今,融会中西;既重笔墨,更重意境,诗情画意,相得益彰,别具特色和时代风貌。白庚延先生的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和国际展览并获得众多荣誉奖项,并有多部专著出版。

山水画在发展的历史语境中形成了独特的语言系统,山水画的结构图式有着所依托的深层文化意蕴。白庚延先生早年接受的是学院教育,后又随传统山水画家王颂余先生学习山水画。从这次展览的作品中可以看到,白庚延先生八十年代中期前的艺术创作涉及人物画、山水画及连环画,其山水画创作与王颂余先生相似,是在写生的基础上以传统笔墨创作的山水画。进入九十年代以后,他的山水画逐渐“远离”传统山水画的影响。八十年代后期、尤其是晚年白庚延先生创作的一些海景、黄河等“大场景山水画”就是以固定的视点、使用水墨、宣纸绘制的有极强现场感的风景画,与传统山水画拉开了距离。白庚延先生的“新山水画”对中国山水画创作从观念到样式上推进了一步,从任何一个标准衡量都有其价值和意义。

七十年代早期至八十年代中期,白庚延先生担任天津美术学院(天津艺术学院)中国画教研室的负责人,承上启下,为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教学体系的形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个阶段是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最为辉煌的时期,五十年代孙其峰先生等老一代人为中国画专业奠定的基础得到延续。老艺术家焕发青春,中年一代被压抑的创作激情得到释放;艺术创作之外,作为学院教师,投入巨大的精力、热情培养学生,使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的影响力持续至今。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何家英说,白庚延先生的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他运用艺术规律,讲究画理,能够将传统融于对生活的感受,创作出一系列的令世界瞩目的作品。今年适逢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我们在这里缅怀白庚延先生所创造出的业绩。改革开放造就了中国艺术的创新。中国画讲坚持传统,也要创新,白庚延先生在这方面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开幕仪式后,举行了“大匠之园——白庚延艺术作品展”学术研讨会。研讨会由天津美术学院教授、著名美术理论家何延喆担任学术主持。何家英、姜陆、杨德树、贾广健、马驰、姜金军、范扬、陈福春、刘文生等书画名家就白庚延先生的艺术人生展开学术研讨。白庚延先生的作品气象博大,与中国辽阔的自然景观相契合;他的话豪迈放达,与当代中国人昂扬奋发的精神面貌相表里。

据悉,画展将展至12月10日。

大匠之园——白庚延艺术作品展在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现场。
大匠之园——白庚延艺术作品展在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现场。
天津美院教授杨德树先生在研讨会上发言。
天津美院教授杨德树先生在研讨会上发言。
中国美协副主席何家英先生在研讨会上发言。
中国美协副主席何家英先生在研讨会上发言。
天津美术馆馆长马驰在研讨会上发言。
天津美术馆馆长马驰在研讨会上发言。
天津师范大学副教授姜金军在研讨会上发言。
天津师范大学副教授姜金军在研讨会上发言。
苍林霜影叶半秋 123X125 2006年
苍林霜影叶半秋 123X125 2006年
东临碣石观沧海 255X155 2006年
东临碣石观沧海 255X155 2006年
冬晴寥落太行眼 200X125 2006年
冬晴寥落太行眼 200X125 2006年
太行夕照 203X124 2006年
太行夕照 203X124 2006年
遥遥万里辉 124X125 1996年
遥遥万里辉 124X125 1996年
草地的红花 172X74 1982年
草地的红花 172X74 1982年
(责编:赫英海、黄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给孩子的五堂美术课
  • 安塞农民画
  • 馆长邀您看展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