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书画

走进马栏村,寻访中国首家村级抗战纪念馆

史磊 王迎辉
2018年11月07日09:17 | 来源:中国艺术报
小字号
原标题:走进马栏村,寻访中国首家村级抗战纪念馆

  图为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旧址陈列馆一角 本报记者 孟祥宁 摄

  “37”“39” ……在北京门头沟区斋堂镇马栏村,有一条特殊的道路,路面上用碎石子拼成的一个个数字,讲述着村庄抗日战争期间的故事。沿石子路走不远就是一座标准的两进四合院,这正是当年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所在地。1997年,马栏村村民把这所四合院加以修缮,建成了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旧址陈列馆,免费开放。这是北京第一家农民集资建立的陈列馆,也是中国第一家村级抗战纪念馆。

  红色记忆久久挥之不去

  延着弯曲的山路行驶,几个急转弯,终于到了马栏村。马栏村在一个幽僻的山上,这里不仅是寻访历史之地,更是京西“红色之旅”的圣地,村落的每一处都留下了峥嵘岁月的传奇印记。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为了更有效地打击日寇, 1938年底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成立冀热察挺进军、冀热察军委会和冀热察区党委,统一领导冀热察党、政、军、民抗日工作,继而建立敌后根据地。成立后的挺进军在平西、平北、冀东进行了英勇的战斗,有效的牵制和打击了日伪军事力量,受到党中央的高度评价。

  北京西部深山区的斋堂古镇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1938年建立了抗日根据地。1939年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设在马栏。斋堂地区成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前哨阵地,马栏村则是其最坚强的堡垒。马栏村传统文化深厚,村民质朴,对国对家有着炽热地爱,为打击入侵家园的侵略者,全村掀起了保家卫国参军热潮。白发双亲送儿打东洋,新婚妻子送夫参军。村中的年轻人组建了一个“马栏排” ,编入挺进军七团,驰骋疆场。抗战期间,马栏村全村皆兵,由民兵队长组织起来割电话线,使日寇通讯瘫痪;埋地雷,炸的鬼子魂飞魄散;麻雀战,扰的日军昼夜不宁。经历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他们同全国人民一道迎来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民族战争的伟大胜利。走在马栏村的山路间,空气中处处弥漫着红色记忆,久久挥之不去。

  红色基因需要传承发扬

  为传承发扬红色基因,马栏人在刚刚摆脱了贫困之时,村民集资修建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旧址陈列馆。1995年,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旧址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旧址陈列馆开始筹建。1997年,村中出资将司令部旧址院落从村民手中买回,进行整修。

  整个陈列馆分为序厅和五个展室。步入序厅,透过这里的一桌一椅,仿佛能看到当年冀热察挺进军在这里运筹帷幄、排兵布阵的情境。作为陈列馆最具特色的展室,序厅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当年司令部的原始风貌,桌、椅、文件柜等均按原样陈列。门首悬挂的是萧克司令员的亲笔题词“冀热察挺进军驻地” 。1939年10月,萧克将军领导的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进驻马栏村,司令部设在村中一两进四合院内,院子坐西朝东,大门口在东北角。萧克等司令部首长居住的院落临近司令部。全院方砖铺地,院东西8.74米,南北6.3米。到1940年夏,司令部迁出马栏。

  据陈列馆讲解员介绍, 1997年7月7日萧克将军为陈列馆剪彩后,曾信步走进他当年的指挥部,深情地抚摸着用过的八仙桌,桌上有他熟悉的笔、墨、砚,还有那盏昏暗的小油灯。在这里他曾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一篇篇文稿在这里起草,一道道战斗命令从这里发出,一个个胜利捷报飞送到这张八仙桌上。老人习惯地坐在太师椅上挥舞着手势,向周围的同志讲述当年挺进军的事迹。该展室中除了萧克将军当年使用过的物品外,玻璃柜中还有马栏村的沙盘,上面详细标明了当年挺进军在马栏的足迹。

  其余五个展室分部在东、南、北房,以图片、绘画、文字解说和数百件实物为内容,展现了当年挺进军的战斗历程。第一展室的主要内容为挺进军的组成,第二、三、四展室反映的是英雄的马栏村和鱼水情长、第五展室主要展现了挺进军中的共和国将军。在司令部旧址东北侧另建录像室,可容100多人同时观看有关平西抗日斗争的录像片。

  军民鱼水一家亲

  作为北京市第一个村级博物馆,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旧址陈列馆是全市第一个由村解决产权、征集文物、搜集资料、村民捐款建起的博物馆。看似普通的物品向观众展示着那段峥嵘岁月里,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一家亲的动人故事。

  挺进军司令部及其直属部队进驻马栏村以后,村民们把村中最好的房子腾出来,供司令部和部队使用,并承担起为部队服务站岗的任务。马栏村抗战时期合作社主任杜春和1913年生于马栏村, 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曾担任马栏经济合作社主任。据其回忆,当时村中的很多妇女争相承揽义务做军鞋的任务。军鞋与军袜的制作是一项很重要的拥军工作,由党支部牵头,妇救会推动,合作社操作,做鞋人自出布料,后来由组织发放布料。

  从战争年代到新中国的改革开放时期,挺进军指战员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始终爱护和关心老区的建设与发展。在第四展室的玻璃展柜中,摆放着一个极普通的青花碗,但它确有一段感人的故事。1939年秋天,村民赵永兰得了急病,昏迷7天醒来后说想吃肉,萧克司令知道后吩咐食堂做饭时多加肉给赵永兰送去。赵永兰病好了以后,身体很健康,一直活到了92岁。军民携手共同谱写了一首温情而深远的鱼水情歌。

  冀热察挺进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中的一支重要部队,在开辟和巩固冀热察边区抗日根据地的斗争中,他们在地方党组织、民兵、游击队和广大人民的支援和配合下,历尽数百次战斗,许多优秀共产党员、干部、战士和群众,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们为反侵略战争的胜利,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他们的英名将永远铭刻在人民心中!今丰碑落成,上可表彰忠烈,缅慰英灵;下可砥砺后世,启迪未来。1997年9月23日陈列馆被列为北京市青少年教育基地, 2000年10月又被列为市级国防教育基地, 2008年3月28日陈列馆又被列为北京市33家免费开放博物馆之一,一个又一个的荣誉和逐年增加的游客共同传承着光荣的红色基因。(来源:中国艺术报)

(责编:赫英海、黄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给孩子的五堂美术课
  • 安塞农民画
  • 馆长邀您看展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