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书画

戚学慧竹画展在北京永新华韵·泠空间举办

2018年09月18日22:11 | 来源:人民网-书画频道
小字号
嘉宾为戚学慧画展剪彩。(钱晓鸣/摄)
嘉宾为戚学慧画展剪彩。(钱晓鸣/摄)

9月15日至10月15日,《戚学慧竹画展》在北京前门的永新华韵·泠空间艺术馆举办。本次展览共展出戚学慧创作的各类中国画共40幅,其中折扇12幅,团扇6幅,以及手卷、中堂、条屏等,这些作品均以中国画传统“四君子”中的“竹”为题材。

9月15日举行的开幕式上中国国家艺术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秘书长赵少华,上海美术学院教授、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陈家泠,中国美协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孟祥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青海省黄南州热贡画院院长、唐卡大师娘本,荣宝斋副总经理李学焦等嘉宾出席开幕式并为展览剪彩。陈家泠致辞,戚学慧致答谢辞,中央民族乐团二胡演奏家李福华现场演奏了他应陈家泠先生之约新创作的二胡曲《步步生莲》。

戚学慧,字慧竹,号东海竹人。中国国家博物馆原展览与美术工作部主任,祖籍河北滦南县。自幼酷爱画竹,是当代名家陈家泠先生的入室弟子。戚学慧是北京大学哲学系研究生毕业,研究宗教学—中国佛教文化方向,高级摄影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家博物馆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理事。曾任中国国家博物馆展览策划与美术工作部主任,参与策划了200多个各类国博艺术展览。1990年10月,任“中国青年百人代表团”访日文化代表团团长,赴日交流访问。曾主编《翰墨》杂志;合作著有《书法作品集》、《中国画作品集》等;多次在期刊、杂志上发表文章及其艺术创作。在文化文物系统近四十余年的工作经历,陶冶和强化了他本来就有的书画情操。他精研笔墨,熔章草与今草于一炉,尤其擅长画竹。他的“墨竹”取法宋元,并参以书法韵味,形成了高古、清雅的画风与格调。其作品《竹》曾被2008年奥运会组委会收藏。

戚学慧画竹得到了许多名家的指点和赞誉。上海大学教授、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新海派的杰出代表陈家泠对戚学慧关爱有加,陈家泠说:在中国,艺术是人的普遍修养,学慧从小喜欢上画竹,数十年来,无论是在文博系统什么岗位工作,画竹是他永恒的主题,乐此不彼。他的这个从艺的状态正是中国传统文人从艺的理想。学慧善画墨竹、朱竹和翠竹。学慧画竹凝神静气,室有余香。学慧生性安静而不乏幽默,他每作墨竹,枝干有板桥的清雅俏丽,竹叶却有着文与可的丰腴。他清雅的勾勒枝干宛如竹林中漫步,而帅意书写的竹叶,却像是微风细雨,款款而谈。学慧的墨竹,娴熟中见温情,流畅中有变化,颇有“中得心源”的感悟。学慧画朱竹颇有别开生面之慨,画面气壮,用笔书写自如,常常有水破朱的渗化效果,浓淡相济,竹影扶疏。学慧画翠竹更是不同反响。学慧年近甲子,好茶,于艺于人生均已有历练,且品味醇厚清新,画竹自是人生境界。傅山曾撰联:“竹雨松风琴韵,茶烟梧月书声”、“竹荫遮几琴易韵,茶烟透窗魂生香”,写出了品茶赏竹的风雅意境,我想学慧深以得之。

中央美术学院原院长潘公凯说:初识学慧先生,源自他的一本墨竹册页,古雅简淡,浓淡枯湿间流露着一种书卷气。后慢慢熟识了,更觉得画与人同,他的画所体现的气韵就是他的人格理想和精神内核。中国人抒情写意的主体,不是与周围没有关系的、孤立的自我,而是“人格”—一种群体性的,有着明确价值取向的理想——不仅是同代很多人共同的向往,而且是很多代人共同的一种向往。正是这种群体性的理想所范导的价值取向,使得中庸、博大、清高、雄浑、超逸之气就成为艺术作品中所要表达与弘扬的精神主体。这也是中国画不厌其烦地在表达梅、兰、竹、菊等题材的原因。

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有感于戚学慧画竹专门撰写了文章《传统的力量——有感于戚学慧艺术》,吴为山认为:戚学慧先生正是通过自己的探索与努力融入“河床”、接续传统、焕发新的艺术生命。戚学慧悉心研习摹写,画竹、慕竹,渐渐以清雅见长。他多次请教于启功先生,在既有的法度框架中,力求强化笔墨表现力,借诸多技法变换水墨自然渗化特征,以期保持书写过程的酣畅与笔墨的雄强温润。这是对中国文人画之风的心摹手追。从眼中之竹、心中之竹到手中之竹,戚学慧始终在客观世界和主观感悟方面寻找契合点。他的作品是最直接地与他的心性、才情、修养、气度、胸襟等内在精神因素密切相连。中国画以其笔墨的自由度、书写性,达到艺术家主体与自然客体的合一。中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在于纯粹的形式背后所富含的深厚文化底蕴。传统艺术要求有极高的艺术技巧,观者在欣赏过程中可以从品味画家的笔墨技巧及画家倾注在笔端的个体精神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境界的超越;因此对笔墨自身所包含的技、艺、道有着很高的要求。笔墨的纯化是中国画传统的本质因素。戚学慧先生的作品,是“画如其人”:清雅。艺术作品说到底就是人的精神写照。好的艺术是来不得虚假,也不需要怪诞的。我们要感知戚学慧先生艺术中画与人的统一性,并能从中领会中国画未来最有意义的生长点。

今年是宋代大画家文同诞辰1000年,文同是苏东坡的表哥,以画墨竹名垂青史,苏轼画竹就是跟文同学的。墨竹,作为中国古代文人人格的象征,最早有北宋文与可画出。历朝历代形成了多种多样,格局风神的流派风格,文同画竹枝繁叶茂,敦实遒劲;苏轼画竹一支通天,挺拔无碍;郑燮画竹矜持坚韧,骨筋叶壮;虚谷画竹顿挫纷披,落拓疏狂……

朱竹,相传是由苏东坡戏笔而为之的偶然之作。北宋年间,苏学士在杭州任通判,一日无事技痒,可案头只有朱砂,名士风范立显,苏东坡抓起笔就着朱砂画成了竹子。有人笑他,苏学士道,世上本无墨竹,大家不都在画嘛,既然可以画墨竹,又如何不能画朱竹。这只是个传说,朱竹历代画的人不多,大多只是带有装饰性、喜庆性的作品,较多礼仪实用性,遣兴写意。当代较为著名的朱竹名家有叶恭绰、潘主兰、启功等。(钱晓鸣)

展览开幕式上陈家泠、戚学慧联袂创作了《竹石图》。(钱晓鸣/摄)
展览开幕式上陈家泠、戚学慧联袂创作了《竹石图》。(钱晓鸣/摄)
戚学慧作品《月几清》
戚学慧作品《月几清》
戚学慧作品《春》
戚学慧作品《春》
戚学慧作品《君子不可无》
戚学慧作品《君子不可无》
戚学慧作品《日日平安图》
戚学慧作品《日日平安图》
著名二胡演奏家李福华现场演奏了他为陈家泠先生创作新曲《步步生莲》。(钱晓鸣/摄)
著名二胡演奏家李福华现场演奏了他为陈家泠先生创作新曲《步步生莲》。(钱晓鸣/摄)
(责编:鲁婧、王鹤瑾)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给孩子的五堂美术课
  • 安塞农民画
  • 馆长邀您看展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