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书画

冯远:主题美术创作新的里程碑

2018年09月03日08:56 | 来源:中国文化报
小字号
原标题:主题美术创作新的里程碑

  《中华史诗图文志——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文献集》

  冯远主编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8年8月版

  冯远

  2018年的初春,四卷本《中华史诗图文志——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文献集》(以下简称《文献集》)的样书陈于近前,厚重如斯,让人不禁回想起2016年,临近年终岁尾,历时五年的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这一极具象征意义的国家最高文化殿堂中成功举办中华史诗美术大展,向全社会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答卷”,亦树立了中国重大主题性美术创作新的里程碑。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2011年9月启动的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以下简称“工程”)以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为脉络,遴选中国历史上体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文化创造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文明成果为艺术表现内容,生动展示中华文明的历史演进,描绘中华民族五千年波澜壮阔的奋斗史诗和各族人民勤劳勇敢、正直善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与品格。工程甫一启动,就着力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与内涵的挖掘和阐释。从河姆渡文化到鸦片战争,专家组选取其中最具代表性、最有说服力、最令人折服的一些“落脚点”,凝成150个选题,从孔子讲学到王阳明心学,从竹林七贤到唐宋八大家等,无一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工程的实施对传播中华文明、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具有重要意义。

  正如人们在中华史诗美术大展中所看到的,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长河的重大事件、人物和成果,被凝练成146件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作品,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恢宏铺陈并长久展示。作为与2009年完成的“国家百年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连缀一体的姊妹篇艺术创作,这一工程成为体现一个发展崛起中的经济大国、文明古国、文化大国14亿人民意志、民族精神和国家文明形象的艺术图谱。工程不只是活动的规模、数量和方式在东西方艺术创作历史上绝无仅有,而且其历史主题的连续性、内容覆盖的系统性、艺术呈现的完整性等方面,在世界同类艺术创作活动中也少见。这些内容丰富、内涵深刻、技艺精湛、风格各异的作品为中华文化长廊和艺术宝库增添了新的锦绣画卷,不仅代表着当前中国美术在历史画艺术创作领域取得的重大成果和达到的艺术、学术新高度,也弥补了历史主题性美术创作的某些空白和缺憾。这项东西方艺术史上罕见的国家级、大规模、主题性的美术创作工程,用艺术的方式重新绘就出气势磅礴的中华文明史,也体现出宏阔伟丽的民族艺术精神的回归。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依托国家之力、专家学者倾力支持和美术家的辛勤劳动等,该工程成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规模、体量之大,人、财、物力投入之多,组织、管理工作之艰巨繁复方面,都堪称少有的创作活动。工程历时五年,一方面,从立项设计、选题论证,再到组织实施,自始至终都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及各主办单位的高度重视和鼎力支持,为艺术家潜心创作、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成为此次工程得以圆满完成的决定性因素和强力支撑。同时,工程有力地引导了社会各界更加关注和支持有品位、有内涵的艺术作品的创作,对弘扬主旋律、引领创作方向产生了重要的示范意义。

  另一方面,工程聘请了全国50余位著名美术家、理论家、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作为创作指导专家委员会成员,负责具体的创作评议指导工作,再由精干人员组成工作班子负责日常联络、协调、服务工作,为顺利实施工程创作活动提供了重要保障。因此可以说,工程每件作品都充分凝聚并体现了专家、学者和作者共同的智慧才华和辛勤汗水以及中华民族宝贵的传承精神。

  更重要的是,参与创作的美术家们无不倾情投入,精选各历史时期重要的文化现象与历史事件,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意识、文化使命感和饱满的创作热情,在工程组委会和专家们的指导下,将集体及个人对历史文化的思考和对艺术品格、理想价值的追求自觉地贯注到对历史风云、文明进步以及中国精神、中国气派的艺术表达之中,以匠心独运的构思、严谨刻苦的劳动和高超精湛的技艺向观众展示出了一幅壮观浩瀚的中华史诗长卷。

  工程累累硕果是泱泱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的璀璨记录,为国之鸿宝,堪比重器。然而工程漫长的创作过程又何尝不是创造了中国当代美术家群体书写过去、启示未来的新的时代历史?重温艺术家“立万象于胸怀,传千祀于毫翰”的创作经历,记录这些探索之路上的“雪泥鸿爪”,不让其淹没于无声的岁月之河,无论对工程本身的全面记录还是未来相关创作的参考借鉴等,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因此,2017年年初,工程编撰《文献集》的工作正式启动。

  《文献集》分四卷本。一至三卷以如实记录每件作品的创作过程和艺术家灵感、思想和心得为主要内容。该部分按选题中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排序,以对每件作品的创作记录为独立篇章,以艺术家的创作谈为主线,辅之以作者简历、创作草图、相关速写、构思笔记、创作素材(如道具、服饰、场景等)、作品主要局部图、作者工作照以及其他有价值的相关资料等。《文献集》的内容经反复精选,版式亦精心设计,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更深入、更立体地展现每件作品的艺术生成过程及其背后诸多值得记录、品读、探讨、反思、铭记的具有独特价值的部分……这一切,都成为艺术家竭力创作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和追求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艺术创作的生动注脚。

  第四卷分为工程的大事记和专家评论文章两大部分。在工程的大事记部分中,从立项、选题论证、草图征集、评选、专家评审、观摩指导到展览呈现等,事无巨细地勾勒出工程的活动全貌。在专家评论文章部分,则邀请全国资深美术家、评论家以署名文章的形式,以不同视角和不同侧面对此次工程的目的、意义和作品创作的风格特色、价值追求、学理探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方向等进行深度理论评价和客观全面总结,使之与工程作品实现某种观念对读与思想互鉴,如车之两轮与鸟之双翼,完成此次工程创作实践的精神沉潜,也为未来历史画和重大主题性创作的发展提供价值指引。

  四卷本《文献集》将成为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也将成为对业界有独特价值的独立的“作品”。同时,对观看工程艺术作品的普通观众而言,它更像是一种饱含温度的文化品鉴,对正确识读历史、赏析艺术、领悟内涵、引导和提升审美鉴赏能力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甚至承担着艺术画教科书的功能。

  现在《文献集》即将付梓,工程也可以正式画上一个完美谢幕的句点,甚感欣慰。工程浓墨重彩地表现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华民族所走过的独特道路和所尊崇的精神价值,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我们应不断努力,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踏石留印、摒弃浮华,不负时代召唤、不负人民期待,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

  (作者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本文为《中华史诗图文志——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文献集》序言,有删节)

(责编:鲁婧、王鹤瑾)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给孩子的五堂美术课
  • 安塞农民画
  • 馆长邀您看展了
返回顶部